第315章看谁到底在做嫁衣
让卫东就是心虚。
这可能就是他始终不会赚点钱就狂妄无边的原因。
知道专政铁拳的厉害。
能不跳起来,还坐在那保持神态自若,已经是两年的历练结果。
从这点来说,让卫东跟只要见了政府就发抖的沈老三差不多,董雪莹要头铁犟得多。
而吴生云则骨子里似乎习惯藐视规则找空子,他才不是个江湖人,而是个真正的商人。
但眼前这些肯定都是军人,那种雷厉风行的强硬气质完全掩盖不住。
好在没有领章,让卫东看了眼后面全副武装的那种警卫员只站在了会议室门口,略微松口气。
又有点纳闷,都已经藏得这么隐蔽了,你还装腔作势个啥啊。
哪有这么多阶级敌人、帝国主义、敌特破坏。
赵厂长也带头起身,迎接这风风火火的一堆人:“这是让卫东同志,也是带动西山光学仪器厂和商州工业园区的改革先锋,一直在帮我们做钛锭销售,切实保证了我们厂里的收支稳定,这是……耿指挥长。”
让卫东明显注意到他在介绍对方时卡了下,没有说职务。
心知肚明的那就是有保密原则,肯定不会多问的跟对方伸来的手握上:“幸会幸会,我只是顺便过来交流些第三产业的工作。”
谁知对方握住他的手就没松开,算是拽着在桌边坐下:“早就听说让同志,所以才不停催促老赵能联系你来看看,也给我们传递些改革经验。”
让卫东有点恍然,怪不得老赵自从钛价“涨”过五万且每月有五吨出货就乐得没声了,突然春节前后又积极催促自己来这边,来了又不怎么热衷搞些什么产业。
原来根子在别家:“这边厂子生存情况很严重吗?”
其实光看外表就有点感受,红光厂现在每个月二十多万的销售收入,还有几辆车在外面跟着跑长途。
老赵他们不说衣着光鲜,起码都是崭新整齐,跟几十公里外的地级市差不多水准,个别还穿着牛仔裤呢。
现在进来这帮人,几乎全都是旧军装,磨得破损发白的那种衣领依旧扣得很严实,袖肘上甚至还打着补丁。
气色差别就更大了。
放松下来的红光厂各位气定神闲,来人们却严肃焦灼,咋一看真以为他们来抓人。
其实是揪心:“我们的主体工程建设了十八年,现在才到部分设备安装的阶段,去年突然一声喊停,所有人努力奋斗了十八年的目标就卡在那,现在我们守着工程……要吃饭啊!”
让卫东震惊,西山厂他们也是二十多年前开始建设,但一般都是一两年内开始投产。
这会儿建筑不复杂,砖墙木梁青瓦就行,军工产品也不复杂,按照基本都是手搓成品,大力出奇迹的人定胜天。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有十八年都没完工的活儿……
当然,以他的感受这种三线厂的效率也未见得多高,套用后世看小视频的常见梗就是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
听起来很感人,但实际上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
他不动情,主要是卧槽。
三线厂投资巨大,但好歹西山厂、红光厂还是产出了。
这边居然从头到尾都只是在投入,那不是超级无底洞吗:“你们是……生产什么的?高度机密就算了,我不涉密。”
他是一点都不好奇,但如果自己不表达下才显得更奇怪。
果然对方毫不犹豫的说不行:“这涉及到国防安全,肯定不能说,现在我们就是想了解下,有没有什么能改善经济条件的办法。”
有点类似跪下,给你个我求你的机会,语气很诚恳,但性质差不多是这样。
让卫东无语,可能沿着铁路线的西山厂好歹是跟人造线路打交道,这沿着江水边的三线厂彻底退化了社交属性。
但他能理解这脑子里没转过弯的心态。
还停留在吃皇粮的居高临下云端,没把自己放下来去市场上滚爬拼杀。
其实大多数三线厂,甚至八十年代改革的国营厂,全都因为这个原因才倒闭。
早就被皇粮养得失去了自主觅食的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