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玄幻奇幻>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 明朝那些事儿第8部_第十二章 宁远,决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明朝那些事儿第8部_第十二章 宁远,决战(2 / 2)

所谓祠堂,是用来祭奠祖先的,换句话说,供在里面的都是死人,而魏公公是唯一一个供在里面,却还活着的人。

参考消息

作为偶像的魏公公

既然是祠堂,就得摆尊塑像。魏忠贤的塑像,有个专有名词叫“喜容”,十分讲究。雕塑所用的木料,一般都是上好的沉香木;雕塑的头上,常常戴的是皇帝的冕旒,有的甚至还要在发髻上钻上空洞,用来簪四时的鲜花;至于五官,则要求眼、耳、口、鼻能像活人一样活动;为了不让魏公公空着肚子,有些地方还会用金银珠宝做成心肝五脏装进去。塑像两旁,还要挂上楹联碑刻当做注解,一般都是“尧天舜德”“至圣至神”之类的高度评价。天津的生祠落成后,督饷尚书黄运泰、保定巡抚张凤翼等率手下文武官员恭迎于郊外,五拜三叩,真比死了亲爹都隆重。

修祠堂这个事,是浙江巡抚潘汝桢先弄出来的,为表尊重,他把魏公公的祠堂修在西湖边上,住在旁边的也是位名人——岳飞(岳庙)。

这个由头一出来,就不得了了,全国各地只要有点钱的,就修祠堂,据说袁崇焕同志也干过这活。

为显示对魏公公的尊重,祠堂选址还专挑黄金地段,比如凤阳的祠堂,就修在朱元璋祖宗皇陵的旁边,南京的祠堂,竟然修在了朱元璋的坟头,重八兄在天有灵,知道一个死太监竟敢跟自己抢地盘,说不定会把棺材啃穿。

但最猛的还是江西。江西巡抚杨邦宪要修祠堂,唯恐地段不好,竟然把朱圣贤(朱熹)的祠堂给砸了,然后在遗址上重建,以表明不破不立的决心。

书写完了,祠堂修了,魏人妖当圣人的日子不远了,各种妖魔鬼怪就跳出来了。

最能闹腾的,是国子监监生陆万龄,他公然提出,要在国子监里给魏忠贤修祠堂。他还说,当年孔子写了《春秋》,现在魏公公写了《三朝要典》,孔子是圣贤,所以魏公公也应该是圣贤。

无耻的人读过书后,往往会变得更加无耻。

由于这个人的恶心程度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搞得跟魏忠贤关系不错的一位国子监司业(副校长)也受不了了,表示无法忍受,辞职走人。

面对如此光辉的荣誉,魏忠贤的内心没有一丝不安,他很高兴,也希望大家都高兴。

但这实在有点难,因为他并不是圣贤,而是死太监,是无恶不作、无耻至极的死太监。要想普天同庆,万民敬仰,只能到梦里忽悠自己了。

捧他的人越多,骂他的人也就越多,朝廷不给骂,就在民间骂,传到魏公公耳朵里,魏公公很不高兴。

可是国家这么大,人这么多,背后骂你两句,你又能如何?

魏公公说,我能。

他自信的来源,就是特务。

作为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对阴人一向很有心得,在他的领导下,东厂特务遍布全国,四下刺探。

比如在江西,有一个人到书店买书,看到《三朝要典》,拿起来看,觉得不爽,就说了两句。

结果旁边一人突然爆起,跑过来揪住他,说自己是特务,要把他抓走。好在那人地头熟,找朋友说了几句话,又送了点钱,总算没出事。

这个故事虽然以悲剧开头,好歹以喜剧结尾。下一个故事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恐怖电影。

这个故事是我十多年前读古书时看到的,一直到今天,都没能忘记。

故事发生在一个深夜,四周无人,四个人在密室(或是地下室)交谈,大家兴致很高,边喝边谈,慢慢地,有一个人喝多了。

借酒壮胆,这位胆大的仁兄就开始骂魏忠贤,越骂越起劲儿,然而奇怪的是,旁边的三个人竟然沉默了,一言不发,在密室里,静静地听着他开骂。

突然,门被人踢破了,几个人在夜色中冲了进来,把那位骂人的兄弟抓走,却没有为难那三个旁听者(请注意这句话)。

这意味着,在那天夜里,这几人的门外,有人在耐心地倾听着里面的声音。

他们不但听清了屋内的谈话,还分清了每个发言的人,以及每个人说话的内容。

这倒没什么,当年朱重八也干过这种事。

但最为可怕的是,这几个人,只是小人物,不是大臣,不是权贵,只是小人物。

深夜里,趴在不知名的小人物家门口,认真仔细地听着每一句话,随时准备破门而入。

周厉王的时候,但凡说他坏话的,都要被干掉,所以人们在路上遇到,只能使个眼色,不敢说话,时人称为暴政。

然而,魏公公说,在家说我坏话,就以为我不知道吗?幼稚。

周厉王实行政策后没几年,百姓渐渐不满,没过几年,他就被赶到山里去了。

魏公公搞了几年,什么事都没有。

严嵩在的时候,严党不可一世,也拿徐阶没办法。张居正在的时候,内有冯保,外有爪牙,依然有言官跟他捣乱。魏公公当政时期,这个世界很清净。

因为他搞定了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

除了皇帝,他可以干掉任何人。

包括皇帝的儿子和老婆。

事实上,他也搞到了皇帝的头上。

对于天启皇帝,魏忠贤是很有好感的,这人文化程度比他还低,干活比他还懒,业务比他还差,如此难得的废柴,到哪里去找?

所以魏忠贤认定,在自己的这块自留地上,只能有这根废柴,任何敢于长出来的野草,都必须被连根铲除。

所谓野草,就是皇帝的儿子。

天启皇帝虽然素质差点,但生儿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到天启六年,他已经先后生了三个儿子。

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天启三年十月,皇后生下一子,早产,夭折。

十余天后,慧妃生下第二子,母子平安,皇帝大喜,大赦天下,九个月后,夭折。

天启五年十月,容妃生子,八个月后,夭折。

我相信,明代皇宫坐月子的水平就算比不上今天,也差不到哪儿去。搞出这么个百分之百死亡率,要归功于魏忠贤同志的艰苦努力。

比如

第一个皇子,由于是皇后生的,大肚子时直接下手似乎有点麻烦,但要等她生下来,估计更麻烦。经过反复思考后,魏忠贤使用了一个独特的方法,除掉这个孩子。

我确信,该方法的专利不属于魏忠贤(多半是客氏),因为只有女人,才能想出如此专业、如此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

按某些史料的说法,事情是这样的:皇后腰痛,要找人治,魏公公随即体贴地推荐了一个人帮她按摩。这个人在按摩时使用了一种奇特的手法,伤了胎儿,并直接导致皇后早产,是名副其实的无痛“人”流。

如此杀人不见血之神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一招数流传下来,无数药厂、医院估计就要关门大吉了。

这件事情虽然“流”得相当利索,但传得相当快。没过多久,宫廷内外都知道了,以至于杨涟在写那封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把这条也列了进去。

但皇帝不知道,估计就算知道,也不信。

此后,皇帝大人的两个儿子,虽然平安出生,但几个月后就都去见列祖列宗了。

木匠皇帝的子女们

可惜,关于这两起死亡事件,没有证据显示跟魏公公有关,充其量他只是嫌疑犯。问题在于,他是唯一的嫌疑犯,所以只能委屈他。反正他身上的烂账多了去了,也不在乎这一件。

除了皇帝的儿子外,皇帝的老婆也没能保住。

比如裕妃,原本很受皇帝宠信,但由于怀了孕,魏忠贤就决定整整她,联合客氏,把她发配到冷宫。

更恶劣的是,他还调走了裕妃身边的宫女,让她单独在宫里进行生存训练,连水都没给,最后终于死于饥渴。

此外,慧妃、容妃,甚至皇后,只要是得皇帝宠幸的、能生儿子的,全部都挨过整。

魏忠贤的努力,最终换来了胜利的成果:登基六年的天启皇帝,虽然竭尽全力,身心健康,依然毫无收获。

魏忠贤的动机很简单:他并不想当皇帝,只是害怕生出了太子,长大后比当爹的聪明,不受自己控制,就不好混了。

这个算盘没有打错,毕竟皇帝大人才二十二岁,还有很多时间,先享个十几年的福,再让他生儿子也不迟。

更何况从大臣到太监,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即使新皇帝即位,也是自己说了算,世间已没有敌人了。

天启六年,情况大抵如此。

但事实上,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首先,皇帝大人今年确实只有二十二岁,不过历史记载,他临终时,也只有二十三岁。

其次,魏公公是有敌人的,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敌人虽不起眼,却将置他于死地。

我知道,所有的场景,荒唐的、奇异的、不可理解的,都在上天的眼里。六年前,它送来了一个女人,把魏忠贤送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创造了传奇。

现在,它决定终结这个传奇,把那个当年的无赖打回原形。而承担这个任务的,也是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叫张嫣。

就在六年前,当客氏和魏忠贤打得火热,太监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十五岁的张嫣进入了皇宫。

作为河南选送的后妃人选,她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面试结果十分之好,张嫣年纪很小,却很漂亮,皇帝很喜欢,并记下了她的名字。

而当客氏见到她时,却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惊恐。她的直觉告诉她,她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毁在这个女孩的手上。

于是她向皇帝哭诉,执意反对,要把这个小女孩送回去。

一贯对她言听计从的皇帝,第一次违背了奶妈的意愿,无论客氏怎样哭天抢地,都置若罔闻。

非但如此,十几天后,他竟然把这个女孩封了皇后,史称懿安皇后。

客氏是个相当精明的人,她认为,这个女孩太过漂亮,会影响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但是她错了。

这个女孩不但漂亮,而且精明,她不但抢走了皇帝的宠幸,还将夺走客氏的一切。

虽然张皇后才十五岁,但她的心智年龄应该是五十多岁。自打入宫起,就开始跟客氏干仗,且丝毫无惧,时常还把魏公公拉进宫来骂几句,完全不把魏大人当外人,九千岁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没办法。

到天启三年,张皇后怀孕了,客氏无计可施,让人按摩时做了人工流产。

这件事情让客氏高兴了很久,然而,她想不到的是,短暂的得意换来的,将是永远的毁灭。

在失去孩子的那一天,张皇后就发誓,客氏和魏忠贤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双方矛盾开始激化,仅由一本书开始。

此后不久的一天,皇帝来到了张皇后的寝宫,发现她正在看书,于是发问:

“你在看什么书?”

“《赵高传》。”

皇后这样回答。

皇帝没有说话,他虽然不知道托塔天王,却知道赵高。

很快,魏忠贤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十分愤怒,决定反击。

第二天,皇帝在宫里闲逛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几个素未谋面的生人,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侍卫,经过搜查,这些人的身上都带有武器。

此事非同小可,相关嫌疑人立即被送往东厂,进行严密审查。

这是魏忠贤的诡计。他在宫中埋伏士兵,伪装成刺客,故意被皇帝发现,而这些刺客必定会被送到东厂审问。在东厂里,刺客们一定会坦白从宽,说出指使人,想坑谁,就坑谁。

魏忠贤想坑的人,叫做张国纪——张皇后的父亲。

这是一条相当毒辣的计策,泰山也好,岳父也罢,扯上这个罪名,上火星也跑不掉。

然而,就在他准备实施这个计划时,一个人出面阻止了他。

这个人表示,即使死,他也绝不同意这种诬陷行为。

不过这位仁兄并不是什么善人,他就是魏忠贤的忠实走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

他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了魏忠贤:

“皇上凡事都不怎么管,但对兄弟、老婆是很好的,你要是告状,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就没命了!”

魏忠贤到底是老江湖,立刻打消主意,为了信息安全,他干掉了那几个被安排扮演刺客的兄弟。

皇后是干不倒了,那就一心一意跟着皇帝混吧。

可是皇帝已经混不下去了。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皇帝病危。

病危,自然不是勤于政务,估计是做木匠太过操劳,也算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魏忠贤很伤心,真的很伤心,他很明白,如果皇帝大人就此挂掉,以后就难办了。

拜自己所赐,皇帝的几个儿子都被干掉了,所以垂帘听政、欺负小孩之类的把戏没法玩了,而唯一的皇位继承者,将是天启皇帝的弟弟。

明光宗虽然只当了一个月皇帝,但生儿子的能力却相当了得,足足有七个。

不过很可惜,七个儿子活到现在的,只剩两个,一个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而另一个,是信王朱由检,当时十七岁,他后来的称呼,叫做崇祯。

对于朱由检,魏忠贤并不了解。但他明白,十七岁的人,如果不是天启这样的极品,要想控制,难度是很大的。

废柴难得,所以当务之急,必须保住皇帝的命。

他随即公告天下,为皇帝寻找名医偏方。兵部尚书霍维华不负众望,仅用了几天,就找到了一个药方。

他说,用此药方,有起死回生之效。

参考消息

失算的老大爷

魏忠贤一心想搞掉张国纪,进而动摇皇后的地位,好将自己的侄孙女立为皇后。于是他便想招募枪手上疏攻击张国纪,挑起事端。但众阉党害怕引火烧身,纷纷避让。有个叫刘志选的老头,一生官运不佳,他觉得自己年逾古稀,肯定死在魏忠贤前面,此生应该不会遭报应,于是就想碰碰运气,赌上一把。于是他主动请缨,上疏弹劾张国纪,并污蔑皇后不是其亲生,最终迫使张国纪回家养老。作为回报,刘志选很快被提拔为右佥都御使。不想没过几个月,魏忠贤居然垮台了!刘大爷为自己的政治投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钦定为死罪,自缢而亡。

天启皇帝的兄弟们

出于好奇,我找到了这个药方。

药名:仙方灵露饮。配方如下:

优良小米少许,加入木筒蒸煮,木筒底部镂空,安放银瓶一个,边煮边加水,煮好的米汁流入银瓶,煮到一定时间,换新米再煮,直到银瓶满了为止。

银瓶中的液体,就是灵露,据说有长寿之功效。

事实证明,灵露确实是有效果的,天启皇帝服用后,感觉很好。连吃几天后,却又不吃了——病情加重,吃不下去了。

其实对此药物,我也有所了解,按以上配方及制作方法,该灵露还有个更为通俗的称呼——米汤。

用米汤去抢救一个生命垂危、即将歇菜的人,这充分反映了魏公公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

真是蠢到家了。

皇帝大人喝下了米汤,然后依然头都不回地朝黄泉路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住。

痛定思痛,魏忠贤决定放弃自己的医学事业,转向专业行当——阴谋。

当皇帝将死未死之时,他找到了第一号心腹崔呈秀,问道:大事可行否?

狡猾透顶的崔呈秀自然知道是什么大事,于是他立刻作出了反应——沉默。

魏忠贤再问,崔呈秀再沉默,直到魏大人生气了,他才发了句话:我怕有人闹事。

直到现在,魏忠贤才明白,自己收进来的,都是些胆小怕死的货,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

他找到客氏,经过仔细商议,决定从宫外找几个孕妇进宫当宫女,等皇帝走人,就搞个狸猫换太子,说是皇帝的遗腹子,反正宫里的事是他说了算,他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为保万无一失,他还找到了张皇后,托人告诉她:我找好了孕妇,等到那个谁死了,就生下来直接当你的儿子,接着做皇帝,你挂个名就能当太后,不用受累。

这是文明的说法,流氓的讲法自然也有,比如宫里的事我管,你要不听话,皇帝死后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皇后回答:如听从你的话,必死,不听你的话,也必死,同样是死,还不如不听,死后可以见祖宗在天之灵!

说完,她就跑去找皇帝,报告此事。

按常理,这种事情,只要让皇帝知道了,魏公公是必定完蛋的。

参考消息

不跟你玩了

明熹宗病重,霍维华献药无效,病情反而更加严重,魏忠贤就把责任推到了他身上。霍维华感觉明熹宗怕是活不长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即位后,很可能就要对魏忠贤进行清算,于是他便打算脱离魏忠贤,为自己留条后路。恰逢袁崇焕取得了宁锦大捷却又被罢了官,霍维华便跳出来主持正义,要将自己的赏赐推让给袁崇焕,大唱魏忠贤的反调。魏忠贤知道后,大发雷霆,下旨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霍维华心中窃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久魏忠贤倒台,霍维华作为第一个倒向阉党的绝对骨干,因为及时转身,只被流放充军了事,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嗅觉。

然而,当皇后见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对他说出这件事时,皇帝陛下却只说了三个字:我知道。

魏忠贤并不怕皇后打小报告。在发出威胁之前,他就已经找到了皇帝,本着对社稷人民负责的态度,准备给皇后贡献一个儿子,以保证后继有人。

皇帝非常高兴。

这很正常,皇帝大人智商本来就不够,加上病得稀里糊涂,脑袋也就只剩一团糨糊了。

所以魏忠贤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够实现。

但他终究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和当年东林党人一样的错误:低估女人。

今天的张皇后,就是当年的客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不但有心眼儿,而且很有耐心,经过和皇帝长达几个时辰的长谈,她终于让这个人相信,传位给弟弟,才是最好的选择。

很快,住在信王府里的朱由检得到消息:皇帝要召见他。

在当时的朝廷里,朱由检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自打出生以来,一直悄无声息,和什么梃击、红丸、移宫、三党、东林党、“六君子”,统统没有关系。

他一直很低调,从不发表意见,当然,也没人征求他的意见。

但他是个明白人,至少他明白,此时此刻召他觐见,是个什么意思。

就快断气的皇帝哥哥没有丝毫客套,一见面就拉住了弟弟的手,说了这样一句话:

“来,吾弟当为尧舜。”

尧舜是什么人,大家应该知道。

朱由检惊呆了,像这种事,多少要开个会,大家探讨探讨,现在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突然收这么大一份礼,怎么好意思呢?

而且他一贯知道,自己的这位哥哥比较迟钝,没准儿是魏忠贤设的圈套,所以,他随即作出了答复:

“臣死罪!”

意思是:我不敢答应。

这一天,是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

皇帝已经撑不了多久,他决心把自己的皇位传给眼前的这个人,但这一切,眼前的人并不知道,只知道,这可能是个圈套,非常危险,绝不能答应。

两个人陷入了沉默。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人从屏风后面站了出来,打破了僵局,并粉碎了魏忠贤的梦想。

张皇后对跪在地上的朱由检说,事情紧急,不可推辞。

朱由检顿时明白,这件事情是靠谱的,他马上答应了。

八月二十二日,足足玩了七年的木匠朱由校驾崩,年二十三。

就在那一天,得知噩耗的魏忠贤没有发丧,他立即封锁了消息。

参考消息

西苑翻船事故

天启五年五月十八日,朱由校在魏忠贤和客氏的陪同下祭祀方泽坛,完事后就兴冲冲地到西苑游玩。下午四点左右,魏忠贤跟客氏抛下皇帝,在一条大船上饮酒作乐,好不快活。而朱由校也自得其乐,在两名小太监的陪同下亲自划起一条小船,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水深处。忽然刮起大风,瞬间掀翻了小船,船上三人转眼间就沉到了水中。两岸的人顿时大惊失色,慌忙营救。魏忠贤一着急,也纵身跃入水中,无奈离得太远,最后还是管事太监谈敬将皇帝捞上了岸,两个小太监全都淹死了。朱由校虽然捡了一条命,但从此落下病根,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一命呜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