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贴身的妈妈听着心里十分舒坦,和郑三说了会话才走。
郑三回去讲给了郑三娘听,郑三娘和傅庭筠一起做针线的时候不免有些感慨:“还好遇到了姑娘,不然,在雪地里受冻的说不定就有我们。”
外面乌云密布,北风呼啸,震得窗棂框框直响。
他们坐在烧得火热的炕上,身上暖哄哄的。
傅庭筠就笑着问她是什么一回事。
郑三娘把郑三遇到王夫人贴身妈妈的事告诉了傅庭筠。
傅庭筠听着神色渐渐凝重起来,吩咐三娘:“你去封十两银送到王夫人那里,就算是我们捐的。银子虽少,是一片心意。还请王夫人不要嫌弃。”
力所能及地帮帮别人,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何况郑三娘本就出身寒微,是吃过苦的人。她喜出望外,连声赞扬傅庭筠是菩萨心肠,还道:“我也跟着捐五分银子吧!”
傅庭筠自然答应。
郑三娘高高兴兴地用戥子称了十两银子,不顾外面又下起了雪,打着伞,高一脚低一脚地去了王夫人那里,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
“我在街上看见冻死的人了!”她抖着身上的雪,面孔有些发白,“是个小孩子,和我们家临春差不多大。”说着,抹起眼泪来。
傅庭筠闻言心情沉重,晚上写信给赵凌,问他那边的天气如何。
雪下了七、八天才放了晴,街上到处是泥水,郑三出去买灯油回来告诉傅庭筠:“城西开始施饼了。”
傅庭筠想了想,让郑三娘去王夫人那里:“看那边要不要人帮忙。要是缺人手,你就留在那里帮几天。”
郑三娘爽爽快快地应了,去了王夫人那里。
王夫人那里正好缺个揉面的。
郑三娘每日早早起来做了早膳温在锅里,然后去城西帮忙。
戚太太过来串门,见是阿森帮着上的茶,问起郑三娘:“莫非是受了凉?我们街角那个回春堂的祝郎中不错,你去抓药,报我们家老爷的名字,他定会多送你把甘草或是金银花。”
傅庭筠笑着道了谢,把郑三娘去城西帮着施饼的事告诉了戚太太。
这件事官衙里的各位太太都知道,戚太太小气惯了,觉得这样没名没份地捐钱还不如到庙里多烧几炷高香,王太太来问的时候,她支支吾吾的,把这事给搪塞过去了。又怕别人问起失了颜面,想着赵凌并不是总兵府衙门的,傅庭筠又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定不知道这件事,这才过来走动走动。没想到傅庭筠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还让家里的奴婢去城西帮忙。她顿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然地道:“你也知道我们家,四、五个孩子要养活,平日家里都难得吃顿肉……要不,我捐五分银子吧!”一边说,一边盯着傅庭筠的神色。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行善应该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无奈之举。
“众人拾柴火焰高,”傅庭筠笑道,“积少成多嘛!”
“是啊,是啊!”见傅庭筠并无轻视之色,戚太太立刻喜不自胜地道,“我也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说了一大堆为难之事来。
傅庭筠看着她身上穿着的大红遍地金褙子,笑着没有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