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赵王十分失望且嫌恶,和皇后二人进了大殿后就一眼都懒得看自己这个长子。五皇子、六皇子两个,一个精神饱满、体魄强健,一个目光灵动、乖巧可人,倒是令他频频点头,深感满意。不过他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嫡子,身子病弱,耷拉着脑袋一副蔫儿模样的四皇子,楚王。
“珏儿,今日早上吃的什么粥?”他蹲下来,拉着孩子的衣袖笑问道。
拓跋弘是个严父,就算面对六皇子,他亦很少这般温柔。然而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个不同凡响,他们是被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的。
没了那份厚重的寄托,自然就能对孩子更加宽容。拓跋弘只想让他们做个安逸的藩王,一生富足享乐,甚至连诗书功课都从不过问。且随之而来的愧疚感令他更加怜悯两个孩子。
自然,父皇的这种态度,皇后看在眼中是一点都不会感到高兴的。
拓跋珏抿了抿小嘴唇,回赠了父亲一抹浅笑:“儿臣吃了黄米粥呢,父皇,您好久都没去山庄里看儿臣了,您什么时候去呀。”
“父皇明日就去。”他摸一摸拓跋珏的小脑袋:“父皇给你带橘子和饴糖。”
他随即迈步走上龙座,俯瞰扫视的刹那,殿内诸人纷纷跪地三呼万岁。
很快有礼部两位官吏上前念了立储圣旨,臣子们为了这个事已争吵数月,今日站在这儿,很多人心里眼里都是兴奋的。拓跋弘微微抬手,与众人道:“自古立储,无非立长、立嫡、立贤三者。然而我大秦自开国以来,唯奉‘立贤’耳。”
“吾皇圣明!”右丞相跪地道,四周臣子也纷纷附议。辅政阁老杨奇拈了拈胡须,淡笑道:“既然立贤,可五位殿下都未成人,六殿下甚至不满五岁。尔等急于奏请东宫之事,老臣却十分困惑,殿下们年龄尚幼,该如何评判出‘贤德’与‘才华’呢?”
说着抬头觑一眼四周跪地的臣子们,微微冷笑不语。
杨奇在百官中年岁最长,这一番话下来,几个领头热议立储的文臣就红了脸。与那些巴望着从龙之功的人不同,杨奇于公于私都懒得和他们争——如今立储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野心与欲望,对将来的储君并无好处。杨奇是三朝元老,又是个清流文臣,将来不论谁当皇帝都会敬着他。文臣做到他这份上就到顶了,而草率决定支持其中一位皇子,对他来说风险大于收益。
“阁老此言有理。”工部侍郎刘子安拱手道。刘子安此人生得微胖,是京官圈子里头出了名的好人缘,说白了就是圆滑会出事。他样貌祥和,心却不小,当初就是他跟着齐御史一块扯着嗓子说五皇子如何如何出色。
他笑着给杨奇作揖,一壁道:“微臣也正好有此疑问呢,几位皇子年纪小,考校起来的确……不过,圣上一定有了决断吧?”又再次朝皇帝拜下:“吾皇万岁,不知皇上想要用什么方式来选出贤才的储君呢?”
终于引到正题上来了。
拓跋弘不曾言语,只是挥手命令一众内侍抬上来一只硕大的、蒙着红绸布的白玉盘。姚福升上前掀了绸子,又亲手捧盘至臣子们跟前,请众人阅看。
盘子里是五个明黄色绣竹叶的香囊,里头根本不知装得什么。臣子们看得有些傻眼,其中一人颤声道:“皇上……莫不是想要采用吐蕃国选班禅时‘金瓶掷签’的方法吧?”
抽签?这法子历代倒有不少皇帝使用过。
最出名的就是北魏武帝,在两个不满三岁的儿子面前摆上国玺和一大串东珠,让老天来决定。
其实这是个很容易*控的方式。
“并非如此。”姚福升低了头道。他最终将玉盘交给了礼部尚书大人,道:“奉旨,将锦囊分发给诸位殿下,由圣上出题殿试,殿下们将答案放入锦囊中。”
“殿试?!”臣子们都觉惊讶。杨奇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殿试的确是举荐贤才最好的法子,然而这几个小皇子不过四五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