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悟空等人的注视下,整把铜锁迅速蔓上裂痕,直至最终彻底溃散,跌作满地碎片。孙悟空惊道:“这是什么火?!”
灵珠子下巴微抬:“此乃大帝赠我的一点大道心火!”言语间,他还不忘开口一吸,将方才弹出的心火火种收回腹中。
“好了,此事已成,你们都回去吧!”灵珠子挥了挥手。
孙悟空带着两位师弟拱手道谢,接着一同返回人间。
凤仙郡。
在铜锁裂开的时候,立时便有狂风骤起,阴云汇聚,雷声大作,闪电轰鸣。
不一会儿的功夫,骤雨倾盆。
凤仙郡百姓纷纷走上街头,任由雨水打湿身躯,混同泪水弥漫周身。
郡守府里。
郡守及其夫人战战兢兢跪伏在地,未能参与这场雨中狂欢。
唐三藏站在一旁,面露不忍,却又不能也不敢开口。
只因郡守之子在外强抢民女,却正好被游走至此的洪尘撞见。
洪尘救了那女子,押着郡守之子上门问罪。
“你是郡守,那请你告诉我,光天化日,强抢民女,按律当如何处置?”
郡守身躯一颤,瑟瑟缩缩地道:“按……按律,当……当斩!”
“老爷!”郡守夫人急忙呼喊。
“你闭嘴!”
洪尘莞尔一笑,“那便斩。”
话落,郡守府门前的两座石狮子顷刻化为神将,将郡守之子押出门外。
不多时,雨中一颗人头滚落。
郡守夫人当场哀嚎一声,晕厥过去。
郡守脸色惨白,泪水夺眶而出。
“你这个郡守,不好不坏,但总算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你若还想要子嗣,可以试着努力一番。三藏,走。”洪尘转身带着唐三藏离开郡守府,一步便来到灵珠子神庙之中。
落座后,洪尘笑道:“我还以为,方才你会拦我。”
唐僧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道:“师叔已经告知,那郡守之子并非初犯,此前便已经害过良人。师侄虽然驽钝,却也知晓人间道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并不是对所有恶人都有用,除非有人想要故意借此包庇恶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所表达的“拯救”,并非不论善恶因果,罔顾是非曲直。
相应的,佛门之中有坏人,自然就会有好人。
玄奘,称得上是一个德行上佳的高僧。
“你的徒弟们回来了,我便先走了。下次见面,估计你已经成佛了。”
“师叔谬赞,师侄愧不敢当。”
“行身已正,立志得成。何须有愧?”
“师叔说的是。”
洪尘起身离去,下一刻孙悟空等三人齐齐归来。
待到风停雨歇,他们便又踏上取经之路。
前方,已经只剩下最后九难了。
长安城。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诗中的大明宫真正呈现在了洪尘眼前。
虽然规模、色彩和灵气都比不得天庭的凌霄殿或是他自己的红尘宫,然而此间所弥漫的人道气息却也勾动了他的大道道韵。
东宫里,伏案写字的李青尘似有所感,抬头望向宫门方向。
洪尘一抬头,便能看到正如日中天的大唐国运金龙。
只不过,这条金龙并没有展露它的威严,反而伏下头颅,眼中满是亲近。
不管是已经轮回成为李氏皇族子弟的李青尘,还是洪尘本身的人族出身,抑或是天庭大帝、地府至高、圣人弟子等身份,都值得这条金龙俯首。
洪尘亲昵地抚摸着它额间的龙鳞,视野穿过重重宫阙,看到了太极宫中的李世民。
这位太宗皇帝勤于政事,此刻正与大臣们商讨国事。
李世民身旁,站着穿圆领袍衫的太子李治。
与历史中相比,李治此时的年龄更加成熟,当然城府也更加深邃。
洪尘凝目观望,李治身上的人道龙气不仅没有形成阻碍,反而纷纷退避开来。
这一点,换做其他的太乙金仙乃至是大罗金仙恐怕都无法做到。
谁让洪尘是得了三皇五帝一致认同的人族后辈呢?人道气运对他自是极为亲近。
看透了李治一身因果,等同于衍算了他的未来。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好皇帝。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不弱于他的父亲李世民。
只是,即便抛开政治因素,他也对李青尘的抱有偏见,对他的太子妃不喜,对他老爹的才人有点过于着迷了。
洪尘叹了口气,看着眼前的金龙,问:“你说,给他几年好呢?”
金龙眨了眨眼。
“三五年似乎太少,十几年我又嫌多。”
金龙摇头摆尾,沿着他的手臂缠绕环游向上,在他肩头亲昵地蹭了蹭。
“知道你喜欢我,但也不至于直接废了他。他是有才能的,即便有错,那也是人之常情。神仙都会触犯天条,何况是凡人呢?不该过于苛责。”
金龙微微抬头,轻吟一声。
洪尘又笑:“那就任他施为,若不废后,不废太子,便由他去。纵然几十年光阴,我闭个关就是了。”
金龙缓缓颔首。
时日流转。
取经五人族过了黄狮精、九灵元圣、犀牛精、玉兔精等劫难,乘一艘无底船过了凌云渡,完成了脱胎换骨。
大雷音寺近在眼前。
“悟空,我们走了有多少年了?”唐僧遥望感叹。
孙悟空脱口而出:“师父,自俺老孙脱困五行山,至今已有十四年岁月。”
唐僧出长安城,和孙悟空脱困五行山是同一年。
“十四年啊……”唐僧转头看向东面,眼中仿佛升起昔日长安之景,“也不知陛下是否安好。”
“嘿嘿,师父且莫要感慨,咱们还是继续往前走吧,莫要让别人等急了!”说话间,孙悟空的眼眸转向周天四方,好像看到了一个个曾经在西行路上碰到过的身影。
唐僧却以为他说的是大雷音寺中的佛陀菩萨或罗汉,于是连忙收拾心情,昂首阔步向前。
随着一行人距离大雷音寺越来越近。
隔空关注着他们的目光便越来越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眼瞅着即将收获,岂能不看上一看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