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都市言情>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299章 矮油,这里的美女像雪山上的绒花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99章 矮油,这里的美女像雪山上的绒花一(1 / 2)

第299章矮油,这里的美女像雪山上的绒一样多的呢

因为最让牧民跟各方来客瞩目的,当然就是在跑马场附近这几家作坊。

规模不大却一直都有人排着长队买货。

九块九的纯蓝色牛仔裤,九毛九一包的卫生巾。

每人限买三条三包,但是如果非要买十条十包,就是八块八和八毛八。

就差明目张胆的说鼓励批发拿去转卖了。

让卫东经手的牛仔裤厂,就是彻底剥除了牛仔服饰的时尚属性,只要牢实耐磨的牛仔布面料跟双针缝纫的结实经拽,还借用了人家成熟的版型和裁剪分片。

天然契合这时候的国内,尤其是生活条件艰苦,户外属性拉满的高原边区。

人人只要摸过那厚实的面料都会说好。

然后抛弃其他所有类型面料的裤子。

更何况还便宜!

四块三的面料和辅料运上来,能把运费已经压到最低,实际上的边区劳动力,如果从贫瘠的农地转到工业生产,成本比内地还低。

毕竟能拿到补贴和高工资的还是各种城里相关工种,农村地区是有免费修建的房,但除了少数牧民,大多数依旧收入极低,几乎为零。

根据让卫东的调查感受,这个比例大概是二比八。

所以在县城边郊区能轻易招募到大量便宜的人力做缝纫、装包。

在体制内高工资年收入一千八的时候,做到每个月能有三五百块,还没啥要求,想来上工的人也排长队。

哪怕还有人嚷嚷我们不喜欢钱,我们要雄鹰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架不住其他人,尤其是相当多妇女不吭声不做气的参与上工。

十台双线缝纫机和三台卫生巾机,很快熟练的编排成了三班倒,附近再搞个小院儿宿舍,方便半夜工人睡觉上工。

那产能还不嗖嗖的直追内地。

说什么生性懒散,不在乎物质享受,那都是因为看不到,又被各种文灌输才躺平。

现在实打实的日薪、周薪、月薪拿着,加油干十天半个月就能买辆自行车。

就问香不香。

于是闻讯来观察调研的各方也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种做法是不是压迫剥削,这跟几十年前有什么区别。

很多根本不会多想为什么,他们拿着工资过得岁月静好,就根本不考虑大多数底层要怎么活。

来就骂,看见夜班就是不把工人当人用,要取缔,要查封。

如果不是于松海掌管这个地方,根本顶不住这种巨大的压力。

费大量口舌解释这叫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主力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有纳税有福利。

比较下收入保障跟待遇,再看看所谓的压迫剥削又是怎么样。

所以这种局面下,不光作坊工厂要撑住,烧烤一条街的吃喝要吸引更多人,赛场上还要赢!

于松海已经动用了一切手段,借民兵,借制服,借军车保证各种秩序、调动和安全。

在赛场上最后还能大获全胜,就跟奥运会主办国,能不能在金牌榜上冲进前三甚至榜首,类似的意义。

石头说好。

让卫东也不知道这个好字背后有多少含义。

他也忙得不可开交。

牛仔裤还好说,借着数万人涌来,加上本地人,过十万的人头聚集规模,卫生巾这种女性用品陡然传遍四方。

几乎所有女性都想方设法抠点钱来买几包去试试。

老爷们儿也有不少买几包带回去的。

这就是最好的广告。

让日产万包的卫生巾,都能每天秒光,更是把口碑顺着广袤的高原像野狼一样到处都传开去。

这似乎拨动了让卫东的心弦,老子以后可以在全国各地组织这样的活动,人为制造热点的聚集起来宣传产品!

所以他就带着人打篮球,体验这种从高校校园走向社会的组织推广。

天天跟守擂似的,在篮球场上接受东南西北各种牧民们、市民、城镇组成的队伍挑战。

很多根本就不懂规矩,抱着篮球在场上横冲直撞,你特么是打橄榄球捏?

让卫东还得组织裁判队,来把这种野蛮子架到旁边去看清楚规则再说。

于是场上分分钟都在动手:

“喂,打架归打架,空气给一下!”这是被卡脖子了。

“口袋里的大团结嘛,秋天的大雁一样飞走呢”,这是吃肉串把自己吃穷了。

但气氛超好啊,篮球场周围挤得内外好多层,水泄不通的看热闹。

于松海都后悔该提前给篮球场也修一圈高看台。

就有点让卫东后来在小视频刷到的村超热度。

所以他给于松海建议老百姓需要这种体育运动聚会带来的娱乐属性,更有社交用途。

那就值得长期办,经常办,办成品牌,搞得有地位。

前大报记者可不是每天都在叮叮当,思考着慢慢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