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金卓群下来还给让卫东建议:“你把这台词再改改,我们重新给你录一遍。”
让卫东啼笑皆非:“为什么?”
这家伙估计是习惯了摆拍,但快板和相声专业出身,对台词很懂:“现在主要的口号是建设四化,但没有说四化建成后具体怎么样,你这个说法才是把每个普通人都跟四化联系起来了,第一次听这么说!”
他才是文化人:“一般的表达里面,人民群众只是个抽象的词儿,今天这样真正触及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大家才意识到自己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能够影响历史,那一刻他们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才感觉到努力建设四化的价值跟意义……”
让卫东只是习惯了三四十年后的以人为本说法。
这下侧目,你们文化人可真会整词儿。
连伍曦都是得了这提醒才反应过来:“得咧,卫东发自肺腑的这么说,根本没往深处靠,先这么地吧,这盘带子给我。”
让卫东回来才知道被全程摄像,立刻怂了:“给我自己留个纪念,不兴这么留证据的,我们只是想把事情做好。”
伍曦居然也行:“你不用担心,知道你是个什么人,那你专心做你的事,别的都不用管。”
让卫东拱手感谢。
果然,第二天晚上风尘仆仆抵达的十多号专家学者,伍曦自己一力承担的去接待考察。
压根儿不提让卫东去跟他们陪同。
反而拍着电视剧的金卓群有点心不在焉,很想去套近乎。
确实是已经开始动工了,从食品厂大楼那边直接把工程机械、施工队伍都拉过来大兴土木。
而且又是按照让卫东已经愈发熟练的圈地,围栏,张贴项目介绍,规规矩矩的很有阵势。
让卫东发自灵魂的反问自己,我特么真是个做房地产的料吗?
只是想介绍点经验而已。
那就踏踏实实,手脚干净的把整个项目做好。
最先报名缴纳首付款的四十八位买家,几乎全都是厂里员工,只有两三人是对面自由市场的商家。
厂里员工还好说,顺着工资扣月供就行。
由厂里开收入证明。
这商家怎么办。
万一断供的话自由市场可不背这个锅。
让卫东和银行绞尽脑汁的开会,按说这种属于没有固定工作、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的,在后世都批不到贷款。
问他先进经验,只能说人家hk银行业都运行多少年了,征信系统可能建立得挺好,我们还要摸索。
不过他也是明事理,哪怕这两三户也就两三万,他没说自己先帮着垫款。
因为就是要把实际工作中会遇见的各种情况难点摆出来给专家组看。
他也是一直在把这种思路灌输给丁海峰他们,一码归一码,千万不要为了尽快完成业绩,违规做什么事。
等到承担责任的时候没人会帮着说话。
哪怕如他都是仗着现金流比较充沛才“一力降十会”。
最后是银行跟工商所协调拿了个方案,自由市场正在给这些商户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如果每年年审的时候,有月供逾期,就不给年审过关?
让卫东拿这去问商户,也提出如果觉得不合适,那就退钱当成贷款没批过。
谁知这两三家商户,连夜八方借钱,全款付了也要买。
万元户确实罕见,但只要在这时候开启了商品个体户买卖,飞快的冲上万元货款的流水却应该不难。
七八十家商铺个体户呢,凑这点钱不难。
专家组看了两天就确认这个房地产公司确实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按照江州那个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的路数,“自筹”资金建房,只是在立项阶段就把房屋预售出去,避免了新建房没人买的窘状。
这种情况在81年后各地建立国营房地产公司后也有出现,在东北、在沪海,都出现了成片的新房新区没人愿意买房过去住。
就好比商州市这栋楼,实际上也在城乡结合部,如果不是有工厂和自由市场,市里面的消费者也不愿贸然搬家来不方便的地方。
所以这种连预售都卖不掉的房,那就属于市场不认可,完全没有必要开建。
专家们反而把预售当成了有效降低库存的“先进手段”,值得向全国推广。
至于房地产公司会不会利用这种方式空手套白狼,造成烂尾楼、消费者的钱打了水漂,那就是监管责任了。
起码在商州这里,是要建房完工,验收合格交付给房主了,银行才把所有房款交付给房地产公司。
这里面又要怎么分期付款,或者最后如何交接。
又是一堆让卫东都没“考察”到的细节,反而是秦羽烨被请过来讲了些经历过的买房、交房、验房过程。
毕竟秦志明从六十年代发迹,几起几落的公寓楼、别墅、洋房都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