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其实我们都是地下工作者
让卫东看着报纸都在想,你们这围猎内地人士的心情是多么急迫啊。
毕竟秦羽烨到现在又不是明星,勉强算个富家女,有什么媒体炒作价值?
哪怕让卫东也不过是个普通内地商人,这俩之间就算有什么,也没新闻话题。
现在就逮着仅有的那点大陆仔商人泡港妹的罕见性来炒作。
反而是在慈善晚宴上说那些关于去大陆投资的话题,只字不提。
绝对是别有用心。
以前只听说围猎各种干部,起码税务大院从每条街的税务专管员,到老施他们这个级别,九十年代天天都有各种邀约拉拢。
也就他这么个断手保安没啥价值,其他保安甚至都能被拉拢蹭个口子啥的。
没想到hk这么大的局面,居然也这么简单粗暴。
但沈翠月都比他看得深那么一点点:“这是在试探吧,看你会不会被批评处理?”
这个思路在后来肯定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就算是真的,这也是个人事务,触犯了哪条哪规?
但84年很正常。
所有走出国门的考察人员,别说体制内,连那些大厨都被视为官方意志的一部分。
外面的人各种试探接触,内部也各种警惕防范。
自费的商务考察都要派人跟着。
除了避免偷逃,还动不动可能扣上有损gj形象的帽子。
这大张旗鼓的宣扬跟当地富家女谈恋爱,确实有点违反原则性错误。
最近几乎天天跟各种市里、区里部门单位打交道的江湖妹,对这种心态更习惯些。
让卫东才惊觉对哦,看看时间还不到三点,还是到旁边的亨氏酒店大堂商务中心去打国际长途。
哪怕在hk,这时候也得在特定地方才能要通到江州的电话,尤其是内地现在跟属于大嘤的大东电报局根本不是一个系统,得通过粤州的国际转接局中转,三十块钱一分钟!
要不是这两天都给董雪莹打过晚间电话,都不知道这么麻烦。
哪怕直连市里面的电话还是比较快捷,也在十五分钟左右才接通线路,找到了那位秘书。
以前让卫东还有点纳闷,甚至直到住在平京的涉外酒店,他都奇怪为什么高级酒店要有个商务中心。
原来就是给跨境的商人提供国际长途、传真之类的事务。
所以现在算是很灵活应用了。
谁让他身边恰好还有个电讯工作人员呢,等待电话接通的时间里,询问商量这电话百分百能被窃听。
让卫东就颇为跨越时代技术意识的耍个招:“翟秘书好哦,我是让卫东,列边在列哈有些鬼幌子要招呼哈……”
很刻意的加重加料江州方言,甚至都不完全是江州味儿,蜀地周边的西南方言各有特点,但相互基本能听懂。
没传说中江浙等某几个方言那么如无字天书般绝对难懂。
说快了,外地人也不是很好理解。
慢一步拨打的市里面办公室传真电话也接通,沈翠月无声的给这边做个手势,董雪晴已经小心翼翼的把几张剪报先传过去。
按照电讯员工的理解,语音电话是百分百会被录音,尤其现在每天往内地就这么点儿量,到江州估计就个位数电话。
很容易的。
所以让卫东故意突然换成江州方言,让那边立刻哦了声就明显捂住话筒。
他再来句:“列叫人切看哈,发列个传真,事情我还色得说哈……”
翟秘书那边借着去看传真,已经换了个江州本地口音来接听:“列说啥子事。”
也是加重加料还加快的混淆。
让卫东配合上:“没什么大不了,回来再说,我的思路还是来都来了,尽量吸引些大港商投资,无论是到江州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是好事,至于立刻出现这种新闻,懂的都懂噻,我打电话回来就是先提一句,局面很复杂。”
本来让卫东还建议用手写传真回去解释情况。
董雪晴都猜测很可能在hk某个地方有台传真机在同步出内容。
汉字反而容易被看穿。
让卫东才想起网上段子、电影桥段之类用方言。
就这他也说得简单隐晦加了点暗示。
其实只要看到那含糊不清的剪报上文字内容,翟秘书那边就应该明白了。
那本地口音也明显是在当传话筒:“好咧,莫得啥子包袱,列心放包包头嘛。”
让卫东也配合上:“我晓得,豆是通个气咧嘛,豆楞个了哈。”
挂电话。
酒店商务中心大都是那种装修豪华、隐秘的小单间,适合三五个人坐在里面洽谈开会,有电话有传真机,有沙发有洽谈桌。
十七岁的少女看这仨颇有些神神秘秘的相互配合,眼神交流,手势比划,还有她之前听着都没这么难懂晦涩的方言。
还是让她觉得好奇又刺激了。
富家女嘛,尤其是有秦志明这种成天异想天开的兄长,游艇豪车之类的事情还真不会激起她多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