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穿越历史>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1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10节(1 / 2)

其人乃是郭君镇部录事参军,名唤邓岩忠,原本是大明举人出身,但出身寒微,由于不忿朝廷**,愤而从贼,被李自成提拔为侍郎,感恩其知遇之恩,李自成死后,他便坚持抗清,随高一功辗转湖广,直到隆武朝重归朝廷。

光烈朝后,被重新任命为录事参军兼佥都御史。

刚刚说完这话,邓岩忠似是明白了高一功在想什么,又踌躇一二后,接着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督帅,鞑子应是也读过《三国》啊……”

其余将领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二位在打什么哑谜。

直到邓岩忠向诸位将领解释道

“督帅是想学关王水淹七军,清明时节正是春雨,去岁冬天降雪颇丰,今年江汉无旱情,必然会起汛情。”

此时三国演义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即使出身贫寒农家,也大多听闻过一些,关羽更是脍炙人口的三国人物,所以邓岩忠这么一说,大家就大致明白了。

当年关羽水淹七军,大破于禁的地点,就是在这樊城郊外……

可正如同邓岩忠所说的那样,明军将领读过《三国演义》,难道清军就没人读过?

就算八旗将领没读过,手下的绿营总兵们,也必然有人知道。

毕竟这个典故实在是家喻户晓,又是在樊城在这么个“故地”,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高一功却是摇了摇头道

“就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所以才不怕。”

接着转头向党守素吩咐道

“你派一个营,先去西边的襄水东岸,就驻在襄水旁边,带上各式工具,还有火药,不必隐藏行踪,大摇大摆地去,最好让樊城守军和北面的清兵哨骑全部看见。”

而后再对其他诸将道

“其余各部,把樊城北边的低地让出来,不必围城,哪怕城里派人和南阳方面交通,也不要管,只需围住城东、城西两面即可(南面临江)。”

高一功的意思很简单。

再过几天就是春雨春汛时节,襄水、汉水必然暴涨,只需炸开襄水河岸,奔流而出的河水就会往樊城西北部的低地涌去。

而樊城这地方,由于关羽那经典操作,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那么,你清军敢赌吗?

高一功都不用想方设法,吸引南阳清军过来中计,他只需大摇大摆做出准备架势,你南阳清兵赶来试一试我到底决不决堤吗?

这玩意就像核威慑一样,我虽然还没用,但东西摆在这,你敢赌我不用吗?

要是南阳清军真敢来,那高一功二话不说,就让党守素炸开襄水,引河漫灌,再来一次水淹七军。

若是清军不敢来……

那就得眼睁睁看着明军全力攻城,眼睁睁看着樊城陷落,而毫无动作。

清军又不是淮海战场上的某军,再废物,也不会如此坐视战局败坏,而无动于衷。

众将均明白了高一功算计,纷纷领命。

但在众人出账之时,高一功却是把郭君镇和邓岩忠叫住。单独吩咐道

“君镇你调出半个营,一千人足矣,交给邓参军指挥,两日后,带着工具、雨具,以及部分火药,先往东北方向,双沟口旁驻营,注意隐蔽。”

而后对邓岩忠接着吩咐

“届时我会先让樊城这边发动攻城,炮火其上,你目标小,出发后不容易被发现,最好别打旗号,不着甲,做出运完辎重的民夫状……”

双沟口处在襄樊北部,通往河南新野方向的两条河流,白河与泌水之间……

第32章 泌水逆流

计划部署完成后,第二日起,明军开始准备攻城,趁着天色阴沉,但雨还没落下,明军赶忙拉开炮阵,自东西两面轮番轰击樊城城墙。

高一功手中的野炮数量不算多,拢共一百二十多门,虽然对清军足以形成碾压态势,但想要凭此攻破城墙,却是为难了。

故而高一功只是先让各炮营把清军的城防火力全部击垮,对着城头的炮位,挨个点名。

再过三日,就进入清明时节,估计两日之内,便有雨落下,到时候火器使用会大大受限,好在受限的也不止是火器,清军的弓弩同样会丧失威力。

炮火猛轰一日,清军反击火力损失大半,被迫转入城内。

而后高一功命令党守素、郭君镇、田虎、贺宏器四名总兵,各自督理一营,逼近城下,准备攻城。

同时后方大营搜检木材,制作云梯和各种攻城器具,做出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什么佯攻,高一功的确是下令攻城,如果能赶在清军援兵抵达之前就拿下樊城,那自然更好不过。

樊城不比襄阳,护城河窄得可怜。

负责主攻的党守素,将汉水边砍伐而来的长木用绳索捆扎一起,而后横铺上去,就能制成简易渡桥,身后将士抬着云梯汹涌而来。

在此之前,明军炮营连番射击十五发,把城头女墙等防御设施砸了个稀巴烂,城中清兵正缩头不敢外出。

党守素亲领一营精锐,冲锋在前,将云梯搭上两丈高的城墙,就衔刀擎盾,攀爬而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