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重返火红年代> 重返火红年代 第34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重返火红年代 第342节(1 / 2)

一路上听着王红梅表姐唠叨着回娘家过年的事情,很快就到了城里,王红梅的表姐提前下车,刘海开着车就先到老师家里。

在老师家里吃过晚饭,然后才回四合院。

大年初五来上班,刘海先去厂长那边报道。

过年的时候厂长很忙,刘海打了招呼就回自己维修科。

然后去几个车间转悠了一番,这上午时间就过去了,主要是跑车车间,游艇车间,还有吊车,挖掘机,罐车。

后面这三个车间,今年又要技术升级,刘海先让他们自己拿方案,然后自己评定,又让他们自己作图,自己审核。

刘海自己当一个领头人就可以了。

吃了中午饭,刘海就在躺椅上休息起来,上午走了几个车间,听了一大堆汇报,说了一大堆事情。

主要是事情比较杂,脑子里面记的东西比较多。

维修科的人还在其他工具厂当技术指导,维修科就刘海一个人。

下午刘海就开始设计沿街的建筑,暂时不会弄太多,主要是太长了,从三环直接看到五环。

摩托车厂现在基本上是从东直门到后世的五元桥附近。

两边密密麻麻都是工厂,一边主要是摩托车厂,一边主要是各种配套厂。

当然摩托车厂的占地面积就更大了,就凭借飞机制造车间那两个跑道,开始建立的跑道是单人小飞机,后来造大飞机,又修建了新的跑道,还有指挥塔台车间等等的。

而现在,更大的飞机制造车间也准备建设,更别说后面配套的居民区。

另外马上人工水库,船厂也要投入使用,面积就更大了。

“要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刘海觉得还是稳妥一些,设计一些符合时代特色的建筑。

这个时代就只有五角星,但是临街该怎么安置五角星?

刘海又想到了后面京都的机场,好像就是一个大的五角星?

但是那玩意儿空间利用率不高,毕竟机场是要停飞机的,自己这个好像不行?

“下面还是正常建筑,只是最顶层做一个五角星的屋顶造型?”

“下面设计简约一些,有个四五层高,不过,每一层的高度高一些?”刘海不是没想搞一些抽象一点的建筑,但是那样搞出来说不定骂声一片,毕竟东西方审美不在一条线上。

“够大,够敞亮,再有时代特色。”刘海很快给自己的设计定下了调子,然后就准备开始画效果图。

第404章奖章

刘海画了一个效果图,整个楼层五层,每一层八米高,顶部是一个巨大的五角星造型。

五层主体建筑的造型,是每一层就像是一本书的外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几本书叠在一起。

其他就没有什么了,主要是要契合时代的发展,还要人们的审美能力能够接受,最主要的是不要被人找麻烦。

这个时候太洋气的东西,有些人就会跳出来说三道四。

效果图用了一个星期画好之后就交了上去,至于后面的建筑主体该怎么设计,刘海就不操心了。

刘海就专心来制造重型运输车。

要说导弹运输车这一块,还是老大哥的实力强,老大哥曾经把撒旦重型导弹装在运输车上面。

专门运输那种导弹的汽车,长度接近36米,高度差不多六米,宽度有四米五,每一对轮子都可以自主转向,并且还拥有添加燃料的接口。

刘海穿越之前还可以在二毛那边看到很多废弃的这种东西,几十年前花费巨大代价制造出来的东西,就成了废品丢在一边。

导弹发射车与运输车可以说是两个概念,导弹运输车可以运输多种导弹。

而导弹发射车则根据导弹不同有分别比如地地,地空,岸舰,巡航等等的。

组成也比较复杂,底盘,发射控制舱,液压系统,起竖系统,发射控制,发射测控,供电,通信等等的。

其中发射控制就是根据目标变化设定参数。

这里面门道就太多了,各个系统响应的时间,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机动性。

就说一个简单一点的,起竖装置要搞的又快又稳,就很不容易。

同样的导弹发射车,有些十分钟展开布置然后发射,有些二十分钟,早期的甚至要提前很久进入阵地。

时间越短,那么反击的速度越快,生存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在立体作战的环境下,打了就跑,或者等到对方发现,这边已经打出去了。

刘海没有想一口吃个胖子,先来导弹运输车,因为这个相对简单,但是做起来也很复杂。

刘海设计的参数运输车长26米,高度4.2米,载重要达到100吨左右,刘海看着参数就知道多半是要你命三千之类的。

采用热发射就相对简单一些,热发射就是大家看到的一个光秃秃的导弹被一个液压支架树立起,发射的时候在地面点火。

红旗19之类带发射筒的就是冷发射,那个相对复杂一些。

刘海就利用晚上回四合院的时候在航母空间查阅一些资料,开始设计,把一些事情分配到白天比如计算。

先把大概的参数算出来,然后再分别弄动力,底盘等等的。

而且这种发射车在这个时代,都是采用全液压模式,因为这个时代比较危险,大家思路都是打蘑菇战,至于说老美为什么敢大胆发展集成电路,而熊国不发展。

是因为地理位置,老美那边哪怕打起来,人家距离远,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