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重返火红年代> 重返火红年代 第16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重返火红年代 第161节(2 / 2)

“你们村子有没有想进厂的?我给你两个名额?”孙爱国开口问道?

“厂长,这个我就不好怎么说了?就怕介绍熟人到厂子里面丢脸,要不厂长您还是按正规程序走?”刘海不想介绍人进厂子,就怕介绍的不合适,被人戳脊梁骨,然后两头都得罪了。

“那行吧。”

“洗衣机这边做的怎么样了?”孙爱国又问起了洗衣机的进度,自己好准备人员什么的。

“快了,还有几天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过年耽误了时间,现在年过了就好了。”刘海点点头。

“挖掘机能不能造大一些?有些露天的矿山什么的,需要大一些的挖掘机?”孙爱国又开口问道。

不是孙爱国想问,而是挖掘机制造车间的那些技术人员,根本就没有办法设计制造新的大型挖掘机。

当然,如果刘海手把手的教他们设计,或者是教他们制造,然后培养个三五几年就可以来升级大型挖掘机了。

不要小看产品技术升级这一块,就像挖掘机升级这个不单单牵涉到放大就了事的。

底盘设计,液压驱动材料,这些都要进行一个升级,特别是一些关键部分的材料升级,如果材料达不到承受的压力以及强度,还有耐磨度,那么就别想升级成功。

就单纯的一点底盘驱动力及底盘轴承,不同的型号挖掘机材料,就不一样,你用这一款的挖掘机的材料去制造大一些的挖掘机的零部件,那么很可能造成大一些的挖掘机零部件损耗加剧,然后造成不是在维修,就是在维修的路上,这种情况。

“这个国内暂时不需要吧,九零的就足够了。”刘海不是没有想过升级,但是就现在国内这种情况四不像跟九零挖机配合就合适了。

“我们也想搞一搞出口。霍先生说,工程机械这一块儿很有搞头。”

“另外,你冰箱也尽快拿出来,据说不少客户很期待咱们的冰箱,因为咱们的车里面用的冷气很足,这让不少热带国家的客户很喜欢。”孙爱国又继续说道。

“嗯,这个就是洗衣机之后的事情了,我已经在计划了。”刘海的确要搞这一套家电,普通人消费的大众产品才是赚钱的大头,技术难度也不算太高,其他厂子稍微搞一下就可以干了。

“那行,你琢磨琢磨,然后我们造一批样品交给霍先生,让他那边先试试看。”孙爱国听到这话,点点头,反正厂子材料什么都有,做一批样品过去行就行,不行损失也大不了多少。

“好。”刘海点点头,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电饭煲,这些小家电做完以后自己就不用怎么管了,这些小家电相信很快可以进入到全球市场,争夺小本子的市场份额。

孙爱国这边回到厂子,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一机部领导打电话叫过去了。

“领导,您有什么话以后一起说得了,我这刚回去还没几分钟呢,泡的茶都还没喝。”孙爱国开着面包车,到了部里面,进门就抱怨道。

“125双缸的跑车订单已经有4000多了,霍先生要求,至少月供产量达到6000台。另外,那个剑齿虎超级跑车已经卖了450多台了,霍先生要求最少在三个月内提供2000台。”一机部领导也是没办法,刚刚才传来的消息,当然霍先生跟一机部联络不是直接联络,有专人负责的。

“这?”孙爱国没想到,小跑车居然上来就定出去4000多台,这样的话,厂房设备人工计划又要超支了。

“另外四不像我们拿了一批让霍先生去销售,销售也很好,霍先生要求第二季度月供至少3000台,第三季度5000台,后续继续看。”一机部领导也没想到是不像这样的拖拉机,居然也能卖的很好。

“另外,还有国家上门来进口咱们的船用推进器,正在商谈中,估计要进口两万台或者更多,主要是四缸高速船用推进器。”一机部领导又开口说道。

孙爱国脸都绿了,这要增产这么多,要多少人啊?要多少厂房要多少工人?

“领导,您这也太多了吧,只有缩短国内的供应量,不然没有办法的。”孙爱国赶紧的说道。

一机部领导也是头大,听到这话,开口说道:“你们那边想想办法,我们这边也想想办法,出口四不像是出口非洲的,船用推进器是巴基斯坦,这两种带点任务的,必须要完成,你也知道咱们在国际上的处境,我们还让霍老板联系他的合作伙伴,看看能出点力吗?”

第248章大眼瞪小眼

孙爱国回到厂子这边,就来到维修科这边,准备听听刘海的建议。

“小刘,因为风扇的事情,现在厂子任务很重,并且是一下子要提高很多,你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孙爱国坐下之后,开口问道。

刘海也头疼,这个时候流水线是不可能推广的,那是资本家剥削……

摩托车厂说起来也不是流水线,只能算是分工合作了,周围的配套厂也基本是这样。

加班都要采取自愿,然后以发福利的方式补偿给工人,别说制定什么标准化了,这不现实,老大哥这边所有阵营估计都没有什么标准。

“要不拆?”刘海想了想说道。

“怎么拆?”

“把不重要的零部件全部让霍老板去做,咱们就做最核心的就是了,霍老板那边靠近海港,物资充足,运输也是很方便的。”刘海开口说道。

孙爱国听到这话,点点头:“这是一个办法,就看部里面怎么样了。”

“其实咱们厂子也可以扶持周围的其他配套厂子,就拿电风扇电机来说,完全可以交给配套厂来干,周围的这些配套厂都是一样的加工设备,零部件都标准。”刘海又说道。

这个时候之所以没办法谈标准,因为加工设备都没有一个标准,说不定太后时期进口的设备都还有在用的。

一个厂子五花八门的加工设备根本不出奇,每个加工设备也许都有一点问题或者很多问题,但是不得不用。

很多设备找不到零部件就自己造一个来替代也不是没有的,毕竟有的用就不错了,哪里来的挑三拣四的?

还有厂子技术员,学的估计都不是一个标准,毕竟才几年。

标准这个东西不是说某个人一说就可以的,也不是说某个人建议就行了,需要从最基础的课本上开始体现出来。

然后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工人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还涉及到管理,人等等的,很复杂的东西。

就连摩托车厂也是把不听话的,或者是不愿意加班的,慢慢的换出去,哪怕你福利给的高,人家工人就不愿意加班,到点下班,你厂长也没奈何。

孙爱国回到厂部,与各个车间管理研究了一番,决定改。

把不重要的再次分出去给配套厂做,把原来配套厂做的一些不复杂的,出口的交给霍先生去做,国内的交给其他厂子做。

也就是把配套厂做的零部件技术等级在提一级,形成一个两级配套,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产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