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等了许久,方问我道:“你既定此计,想必心中也有了人选?”
我道:“吐蕃那里,可派前之使者郭震,此人十八岁即为进士,任气好义,素有胆气,所上之《宝剑篇》也曾得阿娘御口赞赏,使学士等传阅,前次出使,颇多敏辩,吐蕃上下皆为之折服,又得窥吐蕃君臣不和之详情,与军情司所得相印证,还献离间之计。儿以为,派他去,方能劝服吐蕃出兵。突厥处,则须二人,正使老成持重,遇事转圜,以确保淮阳王之安危,副使玲珑圆滑,巧言善辩,伺机打点,争取能先将淮阳王接回来。此外,边疆亦当驻扎骁勇之将,伺机而动,一为接应使者,二为夹击突厥,三则吐蕃君臣既不相和,或权臣或首领,一方若出兵在外,国中留守,必有所动,我们亦可相机或清君侧,或剿权臣,若击溃突厥之外,能再重创吐蕃,便是上上好事。”
母亲淡淡道:“你还没说到底用谁。”
我道:“军国大事,自当阿娘圣心独断,儿不敢妄议选人。”一顿首后,方道:“不过此计系崔明德首献,崔明德此人素有韬略,博古通今,长于典籍,多言善辩,儿以为,可以她为副使。”
母亲倾着身看我,头几乎碰到我的额头:“你让女人出使突厥?”
我再顿首道:“胡人素轻礼法,不会计较这么多小事,何况还有正使在——我大周连皇帝都是女人,胡人也并未因此便轻视于我,国家势盛,万邦来朝,这岂非女人的功劳?若说用女人不祥,则和亲之事,素来都用女人,从来也只见两国邦交,未见因用了女人和亲,便两国交恶了。崔明德一个弱女子,自己都愿出使凶地、为国蹈火,我们食优厚俸禄,据庙堂而泛谈高远,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去?”
母亲长久不言,我则伏身不动,凝如山岳,殿中肃静,除却我们三人的呼吸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响。许久以后,母亲终是叹了一声,慢慢坐回去:“你就不能学学你阿兄,好好听话,安享你的富贵尊荣么?”
我不自觉地抬了头,直视母亲:“阿娘若为太后,亦是富贵尊荣,为皇帝,则不过更添一名号而已。”
母亲竟未生气,只是静静地看着我,良久,方在我脸上轻轻一捏,叹息道:“若你是个男孩,该有多好。”
第474章国耻
母亲准了我的疏奏,突厥处本想用娄师德,因他年迈老病,改用宋城人魏元忠,崔明德随行,却不担任副使,而为帐下记室,吐蕃则依我之言以郭震为使。边将等事虽不由我决断,却也命我参与商讨,最后定了是仍以唐休璟、王孝杰、娄师德三人在边关严阵以备,另以安抚的名义遣武懿宗、骆逢春及使者四人潜往甘凉等地,募兵备用——这事在母亲心意未定之先看来纷纷扰扰,似永无定期,一旦母亲下了决断,一切便如牛刀砍菜般迅疾利落,三日之内,夏官、天官、春官、军情司、司天、奉天、典牧、司宾、司亲及诸卫府便都已协同而动,有条不紊地处置起和亲、出使、兴兵等事。因此事乃是我一力促成,细务上母亲反倒不愿我过多干涉,我亦乐得清闲,在城外别院住了一日,听说独孤绍悄悄跑去和崔明德送行,便派人请她过来,在我这里同住一日,钓钓鱼、打打球、散散心。
派去请独孤绍的人还未回来,东宫倒已先来了使者,是佛奴手下常用的两个小内侍之一,身着青衣,乘了大青驴,笑得甜美且讨喜:“大郎娘子有喜了,我们娘子遣小人来和公主报一声,说若得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