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玄幻奇幻>张阳李玥> 第八百六十七章 我眼里有光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七章 我眼里有光明(1 / 2)

李淳风将行李放入了宅院中,村子里不建设道院,但可以住在骊山。

袁天罡抚须道:“其实来时老夫见过郑公。”

张阳问道:“郑公如何了?”

袁天罡从院内拿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笑道:“郑公要忧虑的事太多了,他老人家很是忧心陛下。”

“郑公是何意思?”

袁天罡叹道:“以往陛下还有诸多顾虑,现在陛下得了火器,才是郑公最担忧的。”

“是担忧陛下失控吗?”

袁天罡笑道:“原来你也想到了。”

又是一群孩子嬉笑着从眼前跑过,袁天罡又道:“骊山是人间最美丽的一片福地。”

张阳回道:“皇帝的权力越大,越容易失控。”

袁天罡颔首道:“朝中的事情贫道看不懂,郑公的忧虑自有他的原因。”

张阳又道:“袁道长能否将星辰历法教给我们的学子?”

“嗯,他们能够领悟吗?”

“我打算在技术院再开个书舍,书舍所教不为仕途,传授最基础最浅显的学识,一个六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读书,从始孩的年纪给他们打下数术的基础,一共为期六年,十二岁的孩子可以结业。”

“袁道长可以将星辰历法的学识一点点传授给孩子们。”

李淳风和李泰在院子里还忙碌着。

袁天罡抚须犹豫了许久,没有当即答应。

张阳又道:“若袁道长不答应,我也不勉强。”

“嗯,就算是贫道不答应,你也可以教孩子们。”袁天罡看着蔚蓝的天空。

张阳也抬首看向天空,干净的天空怎么都看不腻,如果现在是夜晚或许能看到漫天的星辰。

“爹爹时常驻足看着星空一动不动。”

不知道什么时候,女儿出现在了身侧,张阳抚着她的发髻道:“以后家里的事情不要随便对外人说。”

小清清乖巧地点头,“嗯,那以后女儿不说了。”

“贫道看过你与公主殿下所编写的黄历,这日月星辰的奥秘瞒不住世人的,也罢!贫道答应你了。”

张阳拱手道:“那就有劳袁道长。”

“你们骊山的学识与外界不同。”袁天罡看向小清清,低声道:“就算是这孩子不是贫道的弟子,你也会将一身的本领传给她。”

袁天罡老道长叹息一声,目光多了几分落寞。

张阳笑道:“您老先休息吧。”

“嗯,老朽此生的造诣已到了尽头,你与公主殿下还年轻,切莫荒废了。”

“袁道长劝告,在下会铭记在心。”

贞观十四年,大唐的陛下常去国子监走动,大力扩张教书事业,世家这条巨鲸倒下之后,大唐皇帝征天下名儒为官,学子能通一经便可及第入仕,最差的也能成为大唐的补官。

并扩建学舍书舍,在长安城十二县以官学而建立的书舍多达一千二百多间。

自骊山诗篇出世,三百首诗词传遍中原,自红楼与梁祝之后,这是骊山为数不多的一册书,皇帝赐名:贞观诗集。

长安城作为权力的中心,正在向中原展现着它的向心力。

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学子入四方馆求学,如学有所成便可入国子监。

这些使节称颂着天可汗,入四方馆需向朱雀门宣誓,从此忠心大唐,如那千年不化的雪山,如那天地间岿然不动的天山。

这是张大安听从骊山的安排,制定的规矩,自入长安城求学的西域子弟,皆要向大唐宣誓效忠。

陛下命孔颖达撰定《五经正义》,以资讲习,从此大唐有了官学正书,能够传学的书籍。

这篇五经正义送入骊山,在骊山简陋的工业机器下开始印刷。

宫里的雕版还未刻好,长安城一日印书已有百余卷,两个月就印出了千余卷五经正义。

陛下赐骊山牌匾,称骊山建造为社稷利器。

这天有个和尚来到了骊山,这个和尚法号法琳,这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和尚。

武德年间,李渊下诏沙汰寺僧,只在长安留三寺千僧,其余寺宇将僧徒放还故乡。

当年也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书写十异九迷论和显正论与佛门抗辩。

今日,法琳和尚背着竹筐拄着拐杖来到骊山村外,扶着他的小僧向这里的守卫说明了来意。

当初慧旷和尚与崔仁师不来骊山,法琳也不会远道赶来骊山。

法琳和尚低声道:“贫僧手里还有一封故人的书信要交给骊山县侯。”

守卫去传话,张阳本来正在和袁天罡,李泰打着牌。

李淳风道长不喜这种游戏,他宁可在技术院教学。

隆冬时节,天气阴沉就要下雪,“县侯,魏王殿下,有个和尚求见。”

李泰整理着手中的牌又道:“我们骊山向来不欢迎和尚。”

那守卫道:“那和尚自称法号法琳。”

“嗯?”李泰忽然道:“这和尚还活着?”

张阳放下手中的牌,“去见见吧。”

李泰连忙道:“本王也去。”

袁天罡叹道:“今年恐又要死人了。”

说罢,这位老道长收拾好牌去找河间郡王打牌。

今年的冬季很冷,立冬时节西北风呼啸,张阳与李泰来到村口,见到了法琳和尚。

李泰心里很矛盾,外界都说过骊山向来都是与佛门为敌的。

却还有和尚慕名来见。

张阳瞧着这个老迈的和尚,一见面便淡淡道:“以前也有一个老和尚来见我,后来他死了。”

法琳身形倒是不消瘦,花白的胡须迎风荡着,僧袍随风而动。

他用手中的拐杖敲了敲地面,苍老的声音缓缓道:“慧旷太过执迷不悟。”

张阳双手背负,“您来见我有什么事吗?”

法琳递上一卷纸,又道:“其实贫僧此番来长安城是要见陛下的,当年佛道之事还未有个结果,只是顺路来给县侯送信。”

张阳接过纸张,纸张很薄用的便是宣纸,“现在少有人还在用价格过高的宣纸吧。”

法琳低声道:“他是个守旧的人,骊山的纸张虽说廉价又好用,也有很多人钟爱骊山纸张,但他不同。”

看着纸张的字迹,写着的是他近来走了许多地方,从河东走到河北,现在去了渤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