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玄幻奇幻>扬锋汉起> 第三百八十三章风向暗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三章风向暗变(1 / 2)

第三百八十三章风向暗变

刘敬宣攻打涪县之时,杨孜敬与南燕的战斗已经结束。

鲁郡蕃县,杨孜敬率六千兖州兵马与司马叔璠五千兵马相遇,几场厮杀下来,司马叔璠不敌,率军退往薛县。

薛县,司马国璠与司马叔璠兄弟据城而守,飞报后将军慕容昱派兵增援。七日后,慕容昱派开阳(今临沂)太守彭泓率五千兵马救援薛县。

彭泓兵马至承县(今枣庄峄县)一带,被事先潜伏于此的一千五百晋军伏击,高平太守鲁轨一马当先,直取纛旗下的彭泓,一招斩彭泓,再砍倒纛旗,燕军溃逃。

鲁轨率得胜之师与杨孜敬合围薛县,司马国璠兄弟得知援军溃败,于三更时分从东城冲出,逃往武原城。

杨孜敬率军追击,至武原城时慕容昱率援军赶至,在武原城外兖州军交战。争战两场,不分胜负,杨孜敬向杨安玄请求援军。

杨安玄与王镇恶、赵田等人分析后,认为燕国实力尚存,此时与其全面开战不利,下令杨孜敬和鲁轨撤军,慕容昱亦未追击。

九月初,刘敬宣撤至江陵,毛脩之亦撤回武陵郡。刘敬宣上疏请罪,但同时弹劾梁州刺史杨思平滞军,拖延粮草供应,故意不派援军,导致伐蜀失利。

杨安玄收到郗恢等人送来的信时,朝堂上已经吵成一团。中书令谢混率先发难,奏称刘敬宣损兵折将,有损朝廷声威,需加惩处。

尚书左仆射孟昶(四月,原尚书左仆射孔安国病逝,吏部尚书、丹阳尹孟昶兼任)奏称荆州刺史刘道规督伐蜀之事,亦有失责之处,应当惩处。

兵部尚书董怀则弹劾梁州刺史杨思平滞兵之罪,请治其罪。

朝堂上争论不休,刘裕见事情有脱离掌控之势,主动向琅琊王谢罪,自请辞去录尚书事、车骑将军的职务,奏请免去刘敬宣冠军将军、宣城内史的官职,削减其武冈县男的封邑百户;荆州刺史刘道规由辅国将军(三品)降为建威将军(四品);梁州刺史杨思平罢免梁州刺史之职。

朝议结果,录尚书事、车骑将军刘裕降号为中军将军,位在卫将军刘毅、前将军杨安玄之后;刘道规降号为建威将军;杨思平降爵都亭侯;对刘敬宣的处罚最重,免去官职,削减封爵。板子举起时雷霆万钧,落下时轻风细雨,总不能真因伐蜀失利罢免刘裕的官职吧。

刘毅鼓动了半天,对这个处置自然不满。刘敬宣贬职为民,过个一年半载刘裕随便找个理由便能让他复起。他与刘敬宣已结下深仇,难以化解。刘敬宣是刘裕麾下重臣,刘毅不肯轻易放过刘敬宣,欲借机除掉刘裕一臂。

于是,刘毅向朝廷奏本,刘敬宣罪责重大,不能免官轻纵,应下廷尉论罪。京中门阀在他鼓动下,纷纷要求重处刘敬宣。此时,刘敬宣此时已被贬为庶民,再要重处便是要他的命了。

江州刺史何无忌与刘敬宣是表兄弟,得知刘毅上蹿下跳要害表弟,愤然写信给刘毅,警告刘毅不要罗织罪名、公报私仇,否则他要前往历阳拉刘毅一同进京到天子面前辩上一辩。

刘毅知道何无忌为人急躁,遇事溢于言表,自己若是纠缠下去,何无忌真会前往京城为刘敬宣相辩。

历阳处在浔阳和建康之间,若何无忌不管不顾发兵来攻,刘裕再出兵相和,自己恐怕讨不到好处。思之再三,刘毅决定还是不惹这位莽夫为好,见好就收吧。

襄阳,杨安玄对朝堂局势洞若观火。郗恢、阴友齐常有信件往来;曾安每旬一次会详细将朝堂上发生的大小事情报与他知。暗卫禀报的多是民间风向,综合这三者的信息,杨安玄虽然远在襄阳,甚至比朝堂上的诸公对局势把握还要明晰。

曾安得到琅琊王的信任,接替禇秀之成为王府从事,而禇秀之则升任为侍中。得杨安玄暗示,曾安与陶平、甘越等人相处融洽,时常在一起饮酒听曲,各种小道消息甚为清晰。

杨安玄看到董怀弹劾杨思平的消息,一脸郁闷。王镇恶笑着调侃道:“主公不是与董尚书有交情吗?怎么他会出面弹劾杨梁州?”

杨安玄苦笑一声,道:“三叔这次做得太过明显,董尚书是个忠直之人,对事不对人,愚不怪他。只是三叔替愚受责,愚心何忍,明日派人送些礼物前去安慰。”

王镇恶道:“朝廷委派了梓潼太守和广汉太守,看来是不想让主公轻易得到这两郡。”

杨安玄嘿然笑道:“梓潼太守檀和之,檀凭之之子;广汉太守谢询,谢家子弟,刘豫章的手伸得真长。”

檀凭之与刘裕一起在京口起兵,与皇甫敷在罗落桥激战,兵败身死,刘裕深为痛惜,将其所部的兵马仍归其子侄统辖。刘裕主政之后,厚待檀家子弟,檀和之、檀韶、檀祗、檀道济等人皆委以重任,檀家人亦忠心于他。

谢绚是东阳太守谢朗之孙、骠骑长史谢重之子,与其兄弟谢瞻、谢晦相比并不出彩,更不用说堂弟谢灵运,不过身为陈郡谢家人,自不用担心仕途。谢绚出任广汉太守,是刘裕安抚世家的手段。

赵田问明谢绚的出身后,道:“刘豫章以谢、檀两家入梁,有分梁州之势。若谢绚、檀凭之联结文处茂、时延祖等毛家旧部,怕是反客为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