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十四章(2 / 2)

李思源对此感到有些失望,再怎么说也是在自己这里接受辅导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连这些常识都没有呢。这样说就有效果的话还要你来?这种话老师和家长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

不过李思源还是强忍住了吐槽的冲动,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道:“那他们有什么反应吗?”

“一开始也就说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然后我就说学习不行的话也该早点找一些其他的出路,别整天沉迷游戏。又劝了几次之后,他们就有些不耐烦了,说话的语气也有点冲,叫我没事别多管闲事。在这之后联系就渐渐断了,不过还好,我已经把我该做的都做了。”

李思源懵逼了,他没想到在自己的心理辅导下竟然弄出来了这样一个奇葩。虽然自己多次嘲笑他们之间那可笑的“友谊”,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披了一层“友谊”的皮,但是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竟然会以这种情况收尾。

“你能跟我说说你和你的那些朋友之间的故事吗?”

“我和他们是初二下学期的时候认识的,那个时候我跟我之前的朋友当同桌。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游戏,而他们讨论的游戏我也在玩,所以很快就融入到他们的圈子里面了。”

之前的朋友?李思源迅速抓住了这个敏感词,但是还是不露声色,接着说道:“你初二下学期转班了吗?”

“没有,我一直都在那个班上。”

“那你怎么说你到了初二下学期才认识他们?”

“之前只能说是普通同学,彼此之间其实没有什么联系,到了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才渐渐熟悉起来。”

“这样子的吗?那在这之前你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吗?”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成绩下滑的很厉害。爸妈都逼得很紧,每天都紧张兮兮的,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事情。”

“那你之后怎么想到去交朋友了?”

“每天都那么紧张谁受得了啊。到了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就基本已经放弃了,努力了那么长的时间成绩都没有什么起色,换成谁估计都受不了。”

李思源收集到的信息已经够多了,接下来就是找个地方好好分析一下这些信息。

于是李思源又跟他聊了一段时间,随后便把他打发走,从桌子里面拿出了自己的记事本,开始做起了记录。

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魏帅对其朋友的态度的转变。

在最开始的时候,魏帅能够为了自己心中的友谊跟李思源展开辩论。虽然李思源已经帮助其认识到了自己“友谊”的本质,但是魏帅态度的转变大大超出了李思源的预料,甚至说出了“之前的朋友”这种话。

表面上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词的背后是对那些人的彻底否定,尽管之前把他们当成朋友。

如果这样子的话就不难理解魏帅那低情商的劝说方式了,因为那时候他都已经不把那些人当朋友了,这些劝说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这种冷漠的态度让李思源不寒而栗。今天他可以用这种冷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朋友,那么明天,他就能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任何人。

一想到这李思源不禁打了一个冷

战,自己到底辅导出了一个什么“怪物”。

为了能够尽快了解魏帅的具体情况,李思源给理事长夫人打了一通电话,向她询问一些信息。

因为知道明确的时间节点,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当然,李思源也再三叮嘱理事长夫人不要把这件事情跟任何人说。

魏帅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不错,几乎每学期都能拿到奖状,每次拿了奖状之后都会给魏帅一些奖励。可是上了初中之后成绩就不是很理想了,那时候理事长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希望能把成绩提上去,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最最重要的是,在初二下学期开学之前,魏帅曾和他老爸闹过一段时间的冷战,原因就是魏帅实在是受不了每个假期都去上补习班。

这样子的话,基本的时间线就能对上了。但是想要得出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最为主要的两个社交场所就是家庭和学校,而这两个社交场所不约而同地都强调成绩。可以说,想要混得开,成绩好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从校长给自己的资料上来看,魏帅的初中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或者上等偏下那一个梯队,实际上他的成绩比很多学生的成绩都要好。至于小学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那么事情就已经很明了了。父母在学习上逼得太紧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使其开始跟家长老师对着干,沉迷游戏、放弃学习。再加上之前的小群体为其负面行为提供精神支持,最终塑造出魏帅之前的情况。

但是这样子的话还是解释不通魏帅那断崖式的态度转变,一定还有什么地方自己没有注意到。

李思泉将那些资料拿了起来,反复观看,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突破口:评奖评优记录。

翻看魏帅小学时期的档案,可以说每个学期都有评奖评优的记录。三好学生也好,优秀少先队员也罢,反正至少每个学期都能得到一张奖状。

但是到了初中之后,评奖评优就没有魏帅的份了。这一切确实可以归结于魏帅成绩的变化,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不仅仅是评奖评优那么简单。评奖评优只是表象,在这背后其实是学校方面对魏帅的评价。

可以说,小学和初中对于魏帅的评价是有着巨大差别的,而这种评价的转变也让魏帅的家长改变了对魏帅的看法。而之前也提到过,家庭和学校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主要的社交场合,外界对魏帅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魏帅的自我评价。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自觉地影响到了老师的行为。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类似的效果,如果觉得自己不行,那么就真的可能一事无成。

魏帅的情况这是如此,父母、老师、自己对其自身的不看好,使其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尽管每天还是在很努力的学习,但是这种努力也只是做做样子,自欺欺人罢了。实际上他对自己已的成绩已经彻底没有信心了,心思都花在担心自己成绩上了,担心自己成绩的时间比认真学习的时间还长。

但是这些也只是表象,真正的关键是魏帅采取这些措施的动机,一个贯穿全局的动机.

小学的时候,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而认真学习,获得奖状。

初一的时候,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尽管压力很大,但是也还是参加了很多补习班。

初二下学期的时候,长时间的压力爆发,再加上已经到了叛逆期,开始与家长对着干,加入班级中的游戏群体。

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有理有据,但是这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在统领全局。

李思源想着想着,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和魏帅的相处过程。

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魏帅当时正在玩手机。第二次见面的时候,魏帅虽然来得很早,但是并没有玩手机。家访之后的第一次见面,魏帅也在玩手机,可是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魏帅在自己办公室玩手机了。

至少从玩手机这件事上,魏帅真的有些反复无常。

李思源仔细翻阅了自己之前做的谈话记录,第一次谈话并没有跟魏帅说什么,只是给他推荐了一些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游戏。可是这跟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不玩手机有什么关系吗?

家访的时候也只是帮助魏帅和理事长缓和了一下关系,并和理事长确定了之后的辅导方案,但是因为魏帅的情况出现了反弹,这个辅导方案也就搁浅了。在之后的会谈中,李思源开始帮助魏帅审视自己的“友情”,随后就没见过魏帅玩过手机了。

李思源觉得自己离真相已经很近了,只要揭开这最后的迷雾,魏帅的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但是不管李思源怎么想,就是想不到最后那一点。没办法,李思源也只能先将这件事情放到一边,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处理这个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