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太空中表示坐标记录位置的方法如果简单的说出来也并不算复杂,首先要定义原点,这决定作为观察者在什么地方看。然后确定使用的坐标系类型是笛卡尔坐标还是球坐标还是其他坐标,最后确定坐标轴的指向。
一般在宇宙中,倾向于使用两种方式定义坐标:一个是为了便于地球上人类的观察,把原点放在地心上定义地心惯性坐标系。比如地心j2000坐标系。
还有就是为便于观察目标星体,把坐标原点放在目标天体质心或者行星上,比如要探测月球,就把坐标原点放在月球上。
坐标系类型一般凭需要确定,使用最多的是惯性坐标系,有时候也使用星体固联坐标系。
确定了坐标轴的指向之后,坐标系即可完成定义,有了坐标系,就要有参照物确定位置,而在现在的天文学界一般用中子星来定位地球的位置。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已经确认的密度最大的星体,中子星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8x10的13次方克至2x10的15次方克之间。
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直径大约只有十余公里,但上头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且旋转速度极快。
而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无线电波等各种辐射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就跟人眨眼一样,所以人类又会把它叫做脉冲星。
当恒星收缩为中子星后,自转加快,能达到每秒几圈到几十圈。同时,收缩使中子星成为一块极强的“磁铁”,这块“磁铁”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发射出电波。
当它快速自转时,就像灯塔上的探照灯那样,有规律地不断向地球扫射电波。当发射电波的那部分对着地球时,就收到电波;当这部分随着星体的转动而偏转时,就收不到电波。所以,收到的电波是间歇的。
这种现象又称为“灯塔效应”,而现代天文学就是利用中子星的“灯塔效应”确认宇宙的坐标位置的。
看到能定位地球位置的这几颗中子星,雷天唐忍不住笑着吐槽道:“这几个家伙我可是熟悉的很!我们老早之前就说过这件事的,现在看到它们我又想起来这件事了!
等我们公司的宇宙飞船真的造出来了以后,我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老美之前那给全宇宙发定位碟片的探测器,那都快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了都!”
他吐槽就是他很早之前就跟夸父说过的老美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上携带的那些关于人类所在的信息,这其中就有关于人类所在位置的中子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