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文娱行者> 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功在千秋(2 / 2)

人品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批评呢?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个个都像他这样,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做事的。有些人行善,带有明显的目的。但这没什么不好,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应该看它造成的结果。

那些带有目的人,确实也做了好事,许多人受了益处。

张先生这件事被报道出来,却使事情发生了转变。他的行为自然高尚,可一般人是做不来的。民众见了,都夸耀他行善积德,不求回报,对于那些带有目的人,不免有些责难,甚而是谩骂。

那么,这件事的后果会怎么?

很简单,张先生继续做好事,而其他做好事的人都消失不见了。而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忙的人太多,张先生一个人又能照顾到?

所以我说,张先生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好,考虑不够充分。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却令许多人失去了帮助,实在有些得不偿失。这样说他,我也感觉有些过分,好在我们民族本有‘责备贤者’的传统,使我说话的时候,感觉压力小些……”

虽然是说“责备”张斯,其实还是在赞赏他。

作者写的很柔和,并不能让人感到讨厌。而他的思路,也很奇特,许多读者感觉莫名其妙。但细心想来,却又不无道理。

一些富商行善,是为了求平安,或是为了企盼获得更多的利润;一些明星行善,是为了作秀,吸引眼球;一些领导行善,是为了……各类目的都有,说来令人反感。但白花花的银子毕竟是捐出来了,许多贫困家庭避免了妻离子散,许多山区孩童避免了无学可上,许多孤寡老人避免了流离失所……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关乎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张斯做的固然好,人品没有什么瑕疵,但别人不是他,也不愿意是他。当民众以他作标杆,去衡量别人的时候,只能将其他人吓走。

所以,行善关键看结果,对于细节过程,不该细细地苛求。

“张斯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有此行动,得个‘当代青年人的精神导师’称号,名实相符,令人佩服。

现在身边有许多年轻人,立志要好好学习,然后去支援山区教育。他们中很多人很幼稚,不理解其中的艰难,说不定被父母责备几句,也就收起了这个念头。但能有这种想法,就是个好趋势,总比无所事事,空度年华来的强。

可以说,张斯做了个好榜样,帮了无数山区的孩子,同时也拯救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那种颓废空虚的幻灭感,被他接连的举动一扫而空,有些人在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一定会感谢他的。

张斯从今而后,也该得个‘教育家’的称号。

拯救青年的灵魂,还不至于‘功在千秋’,若是给了贫困区一个机会,便可以这么说了。随着时代进步,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在提高,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但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就十分悲哀了。

城市的孩子一出生,便接触着先进的事物,锻炼了这个时代的思维,他们拥有太多便利的条件。贫困区的孩子,则完全是令一个模样,他们的起点差的太远,以至于拼命地追赶,也只能跑在最后面。

随着进步的加速,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大贫富差距。

而张斯将义学办的遍地开花,则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尽管仍没有任何优势。但至少他们也有了一个起点,而这个起点是伟大的,可能在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家只配处理眼前的局面,这样关乎未来民族格局的事情,非张斯这样的文化人士,不能做到。这样说似乎有些夸大,很多人听了,或许要发笑的。兴办所谓的‘希望小学’,竟有那么大的能量?

我会坚定地说有,因为‘希望’两字,就值了。

只要贫困区的人们,能理会这两个字,将它牢牢记在心里,一切就有可能。再深沉的苦难,也会因此消散……”

张斯的行为,是出于心灵上的悸动,根本不曾考虑过这许多。

在他看来,既然自己有此能力,多做一些事情,也无不可。但因此便说作者胡说八道,就显得草率了。

张斯的功绩,已不能按他心中的想法来判断,只能根据事情的结果来辨别。若事情真如作者所说,那倒真是“功在千秋”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