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都市言情>魏逆> 第257章 老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57章 老了(1 / 2)

魏国将伐辽东公孙,在蜀国庙堂上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因为自蜀相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蜀国还派遣了曾听令杨仪将魏延诛杀的马岱为主将,引兵走过一次褒斜谷,但魏国雍凉都督司马懿都没有露面,仅遣麾下将率牛金来战,就将马岱给击败了。

这种战果是很令蜀国吃惊的。

要知道,先前蜀相与魏延犹在的时候,可是直接将魏国的骄兵悍将打到彻底坐实了“畏蜀如虎”的!如今,最善于山地作战的蜀兵,竟在秦岭谷道中被魏军堂堂正正的击败了,心理落差是很大的。

也必然要痛定思痛,暂时转入战略守御,容出时间来好好调整兵将与战术的。

故而,魏国伐辽东公孙之事,蜀国君臣与兵将听过便罢了,没有人想着建议趁此机会出兵雍凉。

吴国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前番江东与蜀国联动,三路兵马声势浩大的北伐,且还是用了瞒天过海的疑兵之计,将主力放在了徐州战场,但战果仍是无功而返。

尤其还是比蜀国出兵晚、罢兵早的无功而返,这让孙权有些意气消沉了。

他已然不年轻了。

伴随着蜀国北伐的后继无力,他也深感独木难支,所以也不打算趁此机会对魏国做些什么。

毕竟,魏国诏令中号称以“八万”大军伐辽东,他自是不信的。

这种诈称兵力的做法,江东君臣可最熟悉不过了。

觉得魏国至多只用四万,再以魏国幽州边军的数量推算,可得出从征的洛阳中军或许仅有一万.试问,魏国洛阳中军主力犹不动,江东出兵侵扰魏国,又能讨得了什么便宜呢?

但这个消息,还是稍微改变了孙权的心意。

是对辽东第一波使者的处置。

原本,当辽东第一波使者抵达江东后,孙权连见个面的兴趣都没有,直接呼亲卫头子谷利去将之尽数杀了。

以解心头之恨、为先前惨死在辽东的使者复仇。

待得悉辽东使者还带来了两百匹战马后,他便稍微改变了心思,将他们先关押起来,让有司去问些话,事罢了再诛杀。

看他们不远千里携来战马的劳苦上,就留个全尸、无庸悬首城门吧。

因为早在辽东使者抵达之前,高句丽的使者就前来了。

他们不仅带来了与辽东公孙渊弭兵的消息,还有理有据的分析出辽东与魏国战事将起,同样以称臣吴国、岁贡战马为利益,请求江东与他们并力出兵,在魏国与公孙渊的战事结束后进攻辽东。

若公孙渊侥幸胜了,就是痛打落水狗、趁他病要他命。

而若是魏国占据辽东了,那就是趁着魏军立足未稳,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

就连战后利益分配的方案都提前想好了。

高句丽据其地,无法占地的江东则是得人与资财物资——只要江东能带得走,即使将辽东四郡的人口、战马以及辎重等等全部搬空了,高句丽都不带二话的,且还让自家兵卒帮忙江东装船!

这个提议,让孙权颇为心动。

不仅是觉得可行,更是因为他想从辽东四郡,将自己先前对航海的各种失利决策,一次性全部补偿回来。

君王嘛~

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维持威信是很重要的。

但没想到的是,高句丽的提议遭到了江东臣僚一致反驳。

理由是高句丽不可信。

且群臣在反对的时候,还很隐晦的提及了,先前公孙渊主动遣人来称臣、相约南北对抗魏国也是如此说辞,但翻脸不认人的时候,可没有半点犹豫的。

相隔数千里的高句丽,若是事后也对公孙渊有样学样,吴国又能拿他们如何呢?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吴国可不能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啊~

面对事实胜于雄辩的反驳理由,孙权是半点脾气都没有。

但当魏国讨伐辽东的诏令布告天下后,孙权就寻到理由了——伐辽东的主将是夏侯惠,是他在孙韶墓前对天发誓杀之而后快的仇雠!

况且,此时公孙渊的第二波使者也堪堪赶到了。

再迎来三百匹辽东优质战马,让江东各将佐皆喜笑颜开;而使者带来公孙渊已然称王、改年号为绍汉后,更是证明了辽东公孙家族,不可能再为魏国所容了。

至于,公孙渊在国书中声称,先前蛊惑他斩杀吴国使者的恶贼伦直、贾范已然被他诛杀于市了,孙权直接就略过了。

孙权又不是三岁小儿。

伦直与贾范怎么可能是昔日公孙渊反复的元凶。

但这个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孙渊此番的诚意很足,足到让江东群臣们觉得可以好好计议一番。

不是为了思虑如何救援公孙渊。

而是群策群力,江东如何从此战事中牟取利益。

高句丽与公孙渊同样都不可信,但江东可以不与他们合谋,自己谋求利益啊!

所以,本来要拿来祭旗的第一波辽东使者被解除了监禁,让他们与第二波使者同样享受使者的待遇。

而吴国的一位臣子,也给出了计谋。

是太子中庶子羊衜(南阳人,并非泰山羊祜之父)。

首先,羊衜认为诛杀使者固然能出一口恶气,但终非王者所为,所以请孙权将使者释放出来,彰显吴国的容人之量。

其次,则是建议孙权顺势应允公孙渊所请。

再度接纳公孙渊为臣子、声称定会遣兵马前去救援,可为他张势助威,让辽东兵将士庶更加死力对抗魏国。魏国攻伐辽东的难度多一分、时间多一日,对于敌对的吴国而言都是喜闻乐见之事。

最后,便是此番出兵,无论如何都能使吴国获利了。

因为魏国知道江东与公孙渊早就闹翻了,也定然没有想到,吴国竟会不计前嫌的遣兵过去救援。从战术上来说,是出其不意。

且此番名为前去救援,实际上却是趁火打劫。

如遣兵将过去抵达辽东之后,先沿岸考察地形地理、视辽东与魏国的战况如何后,再决定如何用兵。

若是战事僵持不下或者魏国有失利之迹,那就将船舰队开赴至辽水入海口,以将袭击魏国粮道之势,逼迫魏国罢兵归去。如此,哪怕吴国一矢不发,都能让公孙渊感激江东,不吝搜刮地方拿出大礼来报答救援之恩。

毕竟公孙渊也知晓,与魏国刀兵相见后,天下也唯有吴国能帮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