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尽是风的低吼,呼噜呼噜的。半人高的野草丛们被吹的得簌簌发抖,它们不由自主地摇摆着瘦弱无助的身体,一会儿胆战心惊地伏倒在地,一会儿怯生生地弓着脊背点头哈腰。
在这广阔的原野上,两股骑兵逐渐逼近,杀气布满了全场。
“冲锋!”伍封大声呼喝着,一面快速上前迎击,一面大声用秦腔大声咆哮着,“所有秦国的勇士们,用你们的刀剑来捍卫你们的国家。”
秦军训练有数,虽然一个个都以疲乏不堪,但个个都毫不犹豫的高举起了手中的长矛、长戟往施猛掩杀过去。
马蹄声像骤雨般从前方传来,看似浩大,却犯下严重的错误。
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施猛。骑兵在施猛的手上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战法,战术。
有的只是冲刺,不断的冲刺。
利用无与伦比的力量打乱敌人的阵行,冲破敌人的防线。任由敌人千般变化,他都只打一处,贯穿一处。
以茁破巧,以力取胜。
姬凌云给这种战术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凿穿战术。
这凿穿战术是由“天可汗”李世民所创出来的战术。历史上,李世民有一支精锐的轻骑兵部队。会战的时候,他多次亲自率领这支部队迎头杀入敌阵,锐不可当,通常能一直杀到敌人的队尾,贯通到底,再杀回来,反复冲击,直到敌人阵形大乱,丧失斗志,大部队同时掩杀过去。这个战术几乎是百战百胜。
在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对这个战术评价很高,寇仲就一再使用这个战术,以少克多,其实纯粹是抄袭李世民的战法。担任这种作战任务对武力要求最高,要求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猛士。
施猛比之李世民或者是《大唐双龙传》里的寇仲,那是远远不如,但也可看出姬凌云对施猛的期望。
因为,只要用的好,这凿穿战术是一个近乎无敌的存在。
在如此情况下,对付这种队伍与其正面交锋实是棋差一着。
但伍封此刻也毫无方法。因为,他们远来疲惫,若调头而走,降低士气不说,以他们现在的速度根本就无法避开,到时后果会更加狼狈。与其那样还不如正面一战,以多克少,利用人数的优势,打赢这场战役。
如果对上项鹰的骑兵,伍封如此是最正确的决定。只是伍封不知,吴国的冠军骑分位两种。其中一种是以速度为主,一种是以力量为主。
伍封见施猛的骑兵高举了同项鹰一样的“冠军骑”的旌旗,误将施猛的骑兵看成了项鹰的骑兵,认为项鹰骑兵以速度见长,而非力量,遂然决定由正面突击。
原先早有人提议将项鹰与施猛分开,但姬凌云却并不赞同,认为如此虽然有些模糊,但却可以迷惑敌军,让对方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敌人有什么特性。
连他自己恐怕也不会想到,竟然阴错阳差的占了大便宜。
施猛紧握着手中的一丈巨铁斧,咆哮着催马向前!
鲜血飞溅中,施猛一马当先,配合着冠军骑的威风,击碎了前面数层人潮。巨铁斧左右盘旋,周围无人敢近,但凡进入攻击范围,必定一击毙命!
他纵声长啸,吼声远远地传了出去,仿佛一头下山的猛虎,丛林中的雄狮。
胜败决于一线之差,伍封错误的判断使得秦国骑兵在一接触的时候就落入了下风,处于不利的局面。
“冠军骑”那瞬间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让秦国的骑兵们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是力量。那无坚不摧的冲锋对对面迎击而来的秦国骑兵展开绝不留情的歼灭战,杀得对方尸横荒野,血染草石,势如破竹的冲入对方的腹心地。
四方八面尽是朝他们攻来的秦军,胆气稍差者保证可吓至手足发软,任人宰割。
施猛凛然不惧,带头前冲,凿穿战术直朝秦军的尾部杀去。
冠军骑硬在敌人的包围中杀出条血路,全力以赴地摘取胜利的果实。
全军上下无一不负伤浴血,跟来的留下来的五千精锐减至三千五百余人,可见战况的惨烈。不过人人都晓得胜利在望,士气高涨至极点,勇不可挡。
眼看胜利在握,远处又传来阵阵喊杀声,施猛转头一看,觉得心都冷了:只见又一万骑兵远远冲来,他们打着秦国的旗帜,呐喊着自背后杀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