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易中海的转变和特殊供应
“我不活了!”
随着贾家传来贾张氏这一声哀嚎。
正在中院水池旁一边聊天一边吃饭的众邻居,瞬间就来了精神。
贾家这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以薛婶子和许大茂为首的几个人,连忙站起身来,就往贾家门前走去。
而作为院里的一大爷,刘海中自然是首当其冲,走在了最前面。
易中海是贾东旭的师父,平时两家关系非常好,也是脸上带有一丝担忧的神色,跟在刘海中的身后。
到了门口,刘海中伸着头,往客厅里边看了一眼,见老贾家的几个人都好端端的坐在饭桌旁,然后装腔作势的问道:
“老嫂子,出了什么事情了?
您给我说,我是院里的一大爷,给您做主。”
贾家客厅里,贾东旭见外边不少邻居正往自家里好奇的张望,他脸色变了变,然后用不耐烦的语气说道:
“我们家的事情,自己能处理好,就不麻烦你了。”
自从成了残疾,他现在和院里的邻居也不经常打交道了。
平时谁和他打招呼,也多数是爱理不理的。
就连最基本的礼貌,有时候也没有了。
听了贾东旭的话,刘海中顿时有些不悦,这孩子,连人都不叫了。
不过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正一脸伤心模样的贾张氏身上。
贾张氏犹豫了一下,她脸色变幻了好几下,才小声的说道:“老刘,没有什么事情,你回去吧。”
“行吧,老嫂子,有什么事情,您叫我,我就在水池边。”
刘海中见他们都不愿意说,也就失望的端着碗要转身回去。
这时,贾张氏看到了他身后的易中海,连忙叫道:“老易,老易,你等一下,我有事找你。”
本来已经转身往前走的刘海中,身子一顿,然后脸色就变的难看了起来。
他是院里的一大爷,贾家有什么事情,居然不找他解决,而是找那个已经下台好几年的易中海。
哼!
简直不把他这个一大爷放在眼里。
想到这里,他看到易中海进了贾家,便冲着儿子刘光福使了个眼色。
刘光福今天的脑子也算是灵光一闪,瞬间领悟到了他爹的意思,然后悄悄的走到贾家门口,侧着耳朵偷听起来。
贾家。
等门口没人了,贾张氏两眼泪汪汪的看着易中海,像是见了亲人一样:“老易,你可要为我做主哇。”
易中海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看了一眼贾东旭,见这个徒弟面无表情。
又看向了秦淮茹,发现她也沉默不语,一脸的魂不守舍。
于是就轻声的说道:“老嫂子,您别着急,有啥事慢慢说。”
“哎哟喂~~~”
贾张氏话还没说出口,就悲从心来。
易中海耐着性子,安慰了几句,才让她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原来,今天下午,贾东旭钓回来一条三两重的鲫鱼,做出一大碗鱼汤后。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都眼巴巴的等着分鱼汤。
就连喜欢热闹,每天晚上都要出去吃的贾张氏,也罕见的端坐在大孙子棒梗的旁边。
由秦淮茹分好了鱼汤,除了她自己小半碗以外,每人都是一小碗。
几个人小口小口的喝完了鱼汤,剩下的自然是把这条鲫鱼分了。
还没等秦淮茹动手,贾东旭看了一眼媳妇,先说话了:
“淮茹,这鱼就一条,你每天中午在轧钢厂里吃饭。
厂里的饭菜油水足,这鱼你就别吃了。”
而贾张氏自然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
她平时就听院里在轧钢厂上班的邻居说过,因为大部分都是重体力劳动,厂里的伙食还不错,油水充足。
价格还有补贴,也不算贵,她早就羡慕的不行了。
而且,少一个人分,她就能多分点了。
听了他的话,秦淮茹神色一暗,强颜欢笑道:“东旭,我不爱吃刺多的鱼,你们吃吧。”
就小口的嚼着有些剌嗓子的窝窝头。
看到自家媳妇没有异议,接着,贾东旭又冲着贾张氏道:
“妈,您这么大年纪了,以前什么好东西都吃过,这次的鱼,你也别吃了。”
不懂贾张氏反应过来,他又接着对着棒梗兄妹俩道:
“棒梗,小当,你们俩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吃好东西。”
“所以,这鱼,我就一个人吃了。”
说完,伸着筷子,就把那条鲫鱼捞到了自己的碗里,然后闷头小心的从鱼头部位吃了起来。
等其他几个人回过神来,他已经吃了一半了。
贾张氏看着这个变的自私自利的儿子,一时间无法接受,便大声的哀嚎了起来。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易中海也懵了,愣了足足一分钟,他才神情复杂的盯着这个选定的养老对象看了看。
“东旭,做人不能。。。”
痛心疾首的连续说教了二十多分钟大道理,才停下来喝口水。
对面,贾东旭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让他更是心头冒火。
其实,让他这么生气的原因,不仅是徒弟的不孝和自私,还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要付诸东流了。
现在贾东旭能这样对待亲妈,以后等他来了,还能指望什么。
想到这里,再加上天气闷热,他眼前一黑,差点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
一直到天都黑透了,易中海才从贾家出来。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后院,聋老太太的屋里。
也不知道聊了什么,过了快一个小时,才皱着眉头回到家了自己家里。
此后,易中海渐渐的就对傻柱上心起来了。
不仅平日里多有维护,还让易婶子,再一次的给他张罗着相亲的事情。
而贾东旭的所作所为,也不知道被谁给传了出来,不仅是院里的邻居都知道了,就连胡同里不少人也议论纷纷。
王孟德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清楚,从现在开始,傻柱要被易中海套住了。
这一套,就是大半辈子。
自从进入夏季以来,京城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了。
虽然在报纸和广播里,没有听到粮食欠收的消息。
但大家还都不约而同的谨慎了起来。
毕竟京城郊区离的也不远,今年夏收的情况,很多人都清楚。
所以,七月下旬,在发了粮票以后,基本上每户人家,都出一个人,吃完晚饭后,就到粮站门口排队。
他们都是生怕去晚了,粮食都被买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