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愿为苍生顾?愿为美色顾!(二合一)
书童眼中,原本刚散完步,心情似乎稍稍好转的太傅大人,此刻不知为何,面色却变得无比难看。
只因为……这会她们正好路过韩家正厅外,而太傅大人却是停下脚步,直直地眺望那边。
书童眼珠一转,很快想起之前陪着太傅散步时,正瞧见好韩家的几位金丹修士急匆匆进了这厅中。
莫不是此刻他们正在商讨太傅大人昨日提出请求?
再联想到太傅大人此刻难看的面色,她瞬间就明白了过来了。
“太傅大人,您能听见他们的商讨?”
“……”
高思雅没有说话,但这默许的态度,以及难看的脸色,已然说明了很多东西。
显然,此刻韩家商讨的结果恐怕不尽如人意。
甚至有可能,还在背地说了太傅大人的坏话。
尽管书童没有高思雅那般强大的神识,无法听到其中的内容,但却猜到了一二。
“岂有此理,这韩家真是不近人情,太傅大人您都如此恳求他们了,他们却还是不肯答应。
难道非要等到陛下的旨意下来,他们才肯松口吗?”
书童顿时变得有些义愤填膺。
不过与书童的气愤不同的是,高思雅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愤怒的情绪,只是有些呆愣。
事实上,通过昨日韩飞羽的态度,高思雅原本就认为韩家答应的希望或许不大。
不过她还抱有一丝幻想。
然而,今日亲耳听到的,事实却是令她的幻想瞬间破灭,也让她一时难以接受。
“唉,就连这韩家,也顾忌魔道,不肯伸出援手吗?
如此一来,未来魔子出世,天下势必大乱,苍生涂炭,吾答应老师的遗愿,又该如何才能完成……”
她下意识叹息一声,心中却是已然失望至极。
……
……
同一时间,韩家正厅之中,争论了许久的韩家众人,似乎已然就某些方面达成了一致。
商议争论就是如此,除非是遇到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否则最终两方都会找到一致之处,或是互相妥协,最终达成共识。
而韩家之人的一致之处便是——一切都是为了从有利于韩家的方面考虑。
那么站在韩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该不该答应高太傅提出的请求呢?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韩家自身本就有不少麻烦,此刻是断不可能为了无关之人,去得罪另一个大势力。
何况即便是答应也只是卖了对方一个面子,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好处。
再者,高思雅背后站着的虽是仙皇,但她寻找魔子之事,显然是没有得到仙皇支持的,否则她就不会只身前来了。
所以也无需顾虑,拒绝高思雅后,会因此得罪仙皇。
最重要的是……
“如今剑宗之事刚落幕,正直多事之秋,虽然此刻剑宗之事还未放出,可一旦外传,势必会引起天海其余五宗的恐慌。
届时五大圣地与朝廷说不得也会派人询问,所以这段时间我等还是低调些好,尽量不要节外生枝……
当然,我等也不必就此直接回绝那高思雅,完全可以上奏仙皇请示此事。
先不说仙皇是否会同意此事,就说天海州距离中州何止十万里之遥。
没个一两月时间,仙皇的旨意是下不来的,如此我等也可以此为借口拖延……”
最终,还是韩墨的三叔祖韩无缺站出来,以“韩家刚刚吞并剑宗,不宜节外生枝”为由,并提出一個折中的法子,成功说动了争论的两方。
“三叔说的在理。”
“还是三叔深思熟虑,之前是我考虑不周。”
如此一来,这场争论,也因为韩无缺折中的提议,貌似画下了句号。
只是……
对于一些涉世不深的人来说,折中或许是一个尽量不伤害双方感情,照顾彼此面子的优秀提议。
但对于一个早已预料到此事,甚至还在旁听的人来说……
有些时候,折中往往更显虚伪,也更伤人心。
至少,在高思雅看来,正是如此。
这韩家不答应也就算了,偏偏还要想一个这样的法子来拖延,实在过于虚伪。
也因此,高思雅失望的闭上了双眼,低低叹息一声。
而见此一幕,伺候她多年的书童,自然是猜到了什么。
“太傅大人,韩家果然还是没答应吗?”
她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问道。
高思雅却并未回话,此刻她已然对韩家彻底失望。
亏她之前还一直反对仙皇陛下的削番新政来着。
认为其过于激进了些,因为按照儒家的治国思想:为君者,当以仁德治天下,凡事要讲究一个恩威并施,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唉,罢了!
“太傅大人,您别难过了……”
书童自然也是看出了高思雅的失望与失落,尽管此刻她心中气愤,为太傅大人打抱不平,不过还是出言安慰道:
“要不还是想想别的办法,或许还有其他办法。”
“唉,罢了,咱们走……”
高思雅再次叹息一声,心中却是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于是干脆也不打算等韩家的回复了,准备喊上书童直接离开韩家……
“噢噢,好的,太傅大人。”书童连忙答应一声。
然而,也是在高思雅刚转过身,脚步还未抬起之际,却是忽然停住了动作。
随后,就这么呆呆地杵在了原地。
“太傅大人,您怎么了?”
书童不由有些奇怪,她刚答应了一声,正准备随太傅大人离开韩家,可太傅大人怎么忽然不动了?
……
与此同时,韩家正厅中。
眼见争论停歇,众人似乎都已达成共识,韩飞羽这才点了点头,询问道:
“看来众位都赞同三叔的提议了。”
此言一出,众人要么点头,要么保持沉默,却无一人再出言反驳。
见此一幕,韩飞羽微微颔首,显然韩无缺的提议他也是赞同的,于是他便准备拍板决定了。
不过在拍板决定之前,他还是象征性地询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