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六十四章 疯狂的顶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疯狂的顶点(2 / 2)

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中国已有百分之六十的耕地退耕,其中四分之三进行了森林化改造,另外四分之一则被改造为草原。为此,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加快全国耕地退耕速度。

好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幅度改善。到大战爆发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全球自然灾害前的百分之十七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草原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二。也就是说,植被在中国国土的覆盖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虽然这离最终计划还有一段距离,即森林与草原覆盖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但是产生的影响却很突出,比如东北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已经降低了四摄氏度。

这些现象,让中国政府认识到,植被覆盖太多也不是好事。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政府在二零四七年否决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改造项目,决定维持沙漠原样。

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沙漠是地球自然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正是如此,战争结束之后,欧洲联邦提出的对撒哈拉沙漠进行改造,才遭到了众多科学家反对。

总而言之,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形成共识,即植被覆盖率已经超过了维持地球正常气温水准的最高限度,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有计划的砍伐森林,或者是直接向大气层中排放二氧化碳。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因素,即聚变核能带来的影响。

在聚变核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能源之前,化石燃料担负则类似的角色,因此人类每年都要向大气层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在聚变和能逐渐取代化石燃料之后,排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减少。虽然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实际之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五十分之一,制造二氧化碳最多的不是人类,而是细菌,其排放量是人类活动的四十倍。但是科研结果同样表明,只要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数量有百分之一的变化,就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要知道,到大战爆发的时候,聚变核能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在美国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在欧洲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在其他国家也有相当高的比例,比如在巴基斯坦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在印度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在巴西为百分之三十,在墨西哥为百分之二十五。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原本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化石能源消费国。

在聚变核能得到推广应用之前,中国与美国就消耗了全球百分之六十的化石能源。

当中国与美国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急剧减少之后,全球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在大战爆发的前一年比二零三五年降低了百分之六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人类排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至少减少了百分之五十。

结果就是,大气层所含二氧化碳变化率超过了百分之一。

事实,这也是全球气候在二零四五年之后开始变冷的直接原因,也是科学家提出应该砍伐森林的直接原因。

说得极端一些,在聚变核能全面取代化石能源之后,恐怕每年都要烧掉一些森林,往大气层中排放足够多的二氧化碳。

搞清楚了这个道理,就能明白,海因里希的疯狂计划,实际毫无意义。

要知道,就算美洲大陆的植被全部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不会出现太大变化,大不了让几个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继续搞绿化。事实,从技术角度讲,能源不成问题,人类已经能够对气候进行微调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方如果采用了海因里希的疯狂计划,吃苦的肯定不是中国。

第一受害者,绝对是美洲大陆的十多亿平民,以及那些依靠植被为生的野生动物。

说得再简单一些,只要美方领导人稍微有点头脑,就不会做如此愚蠢的事情。

在战后,海因里希也接受了审判,只是因为他的行为并没构成直接危害,所以最后在国际战争法庭被无罪释放。

有趣的是,海因里希在战后,成了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有点极端的物种平等论者。后来,他加入了一个极端环保组织,阻止各国政府有计划的砍伐森林,并且参与了很多秘密袭击活动。十多年后,他在新几内亚岛参与一次破坏活动时,与队走散后失踪。直到数个月后,搜救人员才找到了他的遗骸。杀死他的不是人,而是他致力保护的野生动物:咸水鳄。

当然,这个代号z12的计划只是个笑话。

从危害性讲,最为恐怖的是代号z1的项目,而且该项目,在美军中又被称为末日计划。

与该项目有关的资料,直到大战结束五十年后,才由中国官方公布。

可以说,就算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哪怕是五百年,所有看过这些资料的人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末期,人类命运命悬一线,离全面毁灭,也就只有一步之遥,没有毁灭,只是运气太好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疯狂的顶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