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都市言情>潜能极限> 第226章史上最神奇舞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26章史上最神奇舞弊(1 / 2)

月7日,高考如期而至,范飞也如期而至,不过他是吊着右胳膊上考场的。这也就意味着,整整两天的考试,他都必须用左手作答。

这样的考生,在武昭县一中还是很少见的,所以范飞顿时成为了整个考场的焦点。

好在除了作文之类,基本上都是选择题,而范飞以往练暗器时也严格训练过左手的能力,这几天在住院时还特别训练过左手写字,所以心里还是有把握的。

正因为范飞胸有成竹,所以他的心态很放松,甚至还用钢笔在右臂绷带上画了两个大大的笑脸,这笑脸便是表情中的标准微笑图案,只是画在了绷带上,看起来就挺有些滑稽。

范飞没想到,这两个笑脸倒是给他带来了一点小麻烦。

现在的高考查得越来越严,武昭一中在教室里都装了摄像头和声音采集器,实行全程监控,同时还实施了高考安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手机手表手镯等任何形式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安检仪器把每个考生都从头到脚地仔细扫描了一遍,甚至查到了每个考生的耳朵和鞋袜上,严防力度甚至不亚于奥运安全保卫工作。

范飞进的是第二考场,那个考场的一个男监考老师是二中的,检查得很严格。见到范飞时,他特别警惕,对范飞手上厚厚的绷带显然很疑惑,于是用扫描器反复地扫了几遍,看样子恨不得把绷带都给拆了。

在没查出什么异状后,监考老师又仔细地研究了一番那两个笑脸符号,似乎想从那两个笑脸中找到被变形的隐藏数学公式,直到贺青梅赶来为范飞解释了一通,他这才罢手。

贺青梅见了范飞这副滑稽样子,也很有些哭笑不得,只得苦笑着叮嘱他不要搞怪,一定要打起精神来,争取发挥出最好水平。

而当这位监考老师得知眼前这位“绷带男”就是全县会考成绩第一的范飞时,这才完全释然。在他心目中,范飞是不可能舞弊的,因为他已经是全县最厉害的学生了。

他自然没料到,范飞偏偏是舞弊最厉害的一个考生。

因为范飞身体已基本恢复,所以毫无顾忌地用上了速度异能,看题和答题都是飞快,节省了不少时间。每臣试,他最多只需要用一半的时间就能把题目完全做完,然后用剩下的时间,把自己的答案一个个地用心灵感应能力告诉许静。

经过这几天的训练,范飞和许静达成了一个新的心灵交流默契,他们可以用自我催眠的方式陷入专注模式,自顾自地思考题目或其他事情,不受到对方心灵感应术的打扰。直到对方在心里反复默念一组数字时,才会让对方接受到特定讯息,从而决定是否和对方进行交流。

这有些类似于电话拨号,电话没通之前,不会产生信息交流。

这个默契和训练是极有必要的,否则的话,他们的思维会不断受到对方干扰,影响自己集中精力和做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读心术还会造成一种反射效果,在读取对方的心思时,一旦思索对方的心思,两种思维就容易陷入混乱。而这几天的训练,总算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范飞仍然有些霸道,他坚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所以除了语文之外,他基本不允许许静质疑自己的答案,而是让她全部抄上去,所以除了考生名字和语文之外,范飞和许静的其中三张答卷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有在少数几道题目上,两人才产生了分歧,并用心灵感应术讨论了一番,最后谁都没说服谁,各填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这样倒也避免了试卷雷同,错都错到一块去。

就算是作文,两人也用心灵感应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许静之前根本没做选择题,只用半个小时设计出了几个写作大纲,然后在抄完范飞的选择题答案后,便和范飞讨论了一阵她设想的写作大纲,最后两人各选了一个经过完善的大纲,马不停蹄地写了起来。

许静的语文不错,作文特别好,还曾经写过短篇小说,所以在这方面,范飞听她的,这叫强强联合。

直到把作文写完之后,许静才检查了一遍范飞做好的选择题,又发现了她认为的三个错题,于是和范飞讨论了一阵,最后范飞被部分说服了,于是更正了其中一道题目。

这样一来,两人的答卷虽然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每个卷子中,对拿不准的题目,两人还是各有各的答案,不算完全雷同。

当然,这些讨论都是无声的,所以不可能被发现,就算看监控录像,也看不出端倪来。

在考语文时,监考老师特意看了看范飞的作文,发现他用左手写的那一页字居然也是端端正正,不禁大为赞赏。

监考老师怎么也没想到,作为好学生的范飞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在摄像头的眼皮底下,从容地完成了华夏国史上最隐蔽、最不可能被查获的一次神奇舞弊。

语文、数学、文综、英语在考生们的奋力作答之下,两天的考试转眼便过去了。

当6月8日考完英语之后,不少同学都兴奋地欢呼大叫起来,一时间颇有些地动山摇的架势。

有些认真的同学,考完后还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书来,翻看着答案,一些同学却把课本一把给撕了,然后直奔酒店去庆祝,就连许静也受了鼓舞,学着那些男同学撕起书来。

撕课本是高考后的独特现象,这或许不光是因为这些书以后用不着了,更是他们对十年寒窗、长期压抑紧张的学习生活的一种控诉,或许也是对文山题海、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