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14(1 / 2)

br/>后会无期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不知为何,每次想到这句话,心中会莫名

86

的苍凉与酸楚。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

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

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存于世是多么的艰难,无论你内心有多强

大,但在死亡面前都是软弱无力的。平静安稳的日子里依旧会害怕,

害怕至亲至爱的人有一天先我而去。那种巨大的悲伤,寻常之人又岂

能轻巧承担?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活到白发苍苍,了结一切夙愿,带

着微笑安静地死去。可人生有太多躲不过的劫数,过不了那道最难的

坎,就只能坠落山崖,粉身碎骨。纵算你是一个叱咤风云的霸主,也

不能力挽狂澜,起死回生。

一九三一年,对于林徽因来说,这是美好的一年,亦是生命里悲

痛的一年。她因肺病在山上静养,沉积已久的激情得以释放,为此写

下许多曼妙的诗篇,给她的人生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对于一个奔忙于

俗世的人来说,难得清凉是一种修行。都知浮生若梦,但我们不能因

为是梦就沉浸于梦中,虚岁春风秋月。人活一世,虽不求惊天动地,

却终究还是要留下些什么,让活着的人有迹可寻,哪怕只是简单平凡

的故事也算得上是一种功德。

这年九月,梁思成、林徽因应朱启钤聘请,离开东北大学,到中

国营造学社供职。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为“校理”。秋天,

林徽因病愈下山,又重新拾起停歇已久的事业和生活。尽管对山中宁

静的岁月有些不舍,可林徽因骨子里对事业的热爱,早已超越她对诗

意生活的向往,所以短暂的沉寂让这位才情横溢的女子很快又风华再

87

起。

然而她不知道,人间有一场巨大的悲剧即将降临,这场悲剧令她

一生都无法彻底释然。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

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如此匆匆奔赴,是为了参

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

的演讲会。在此之前,徐志摩发了电报给林徽因,说下午三点准时到

南苑机场,请派车接。林徽因和梁思成派车去接了,等到四点半,飞

机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大雾,这位年轻的诗人就是在这场迷蒙

的大雾中丧生的。

“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

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

摩全部遇难。

”就是这个简短的过程,令鲜活的生命在瞬间化为灰烬,

甚至连残骸都找不到。也许我们都不相信命运之说,只是这不测的人

生由不得你我去挣扎抵抗。一切皆有定数,无论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结局就是如此,谁还能去改变?

关于徐志摩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徐志摩是为了林徽因而死,

倘若不参加她的学术讲座,又怎会发生这样的意外?也有人说,徐志

摩是为了陆小曼而死,因为徐志摩在临走前还跟陆小曼有过争吵,他

们之间因为陆小曼的放纵挥霍,已经堆积了深厚的矛盾。

其实我们都知道,徐志摩的死是他命定的劫数,又何必去怪罪红

颜。有些人搭乘一辈子的飞机尚不会出任何差错,有些人仅一次都可

88

能遭遇坠毁,梦断尘埃。人生有太多的意外是我们不能预测、也无力

把握的,既然做不到占卜未来,就只能听天由命。但许多人都愿意把

徐志摩的死,当做是一场惊心动魄纵身情涛的殉身。仿佛只有这样,

才可以回报他一生的多情,为他诗意浪漫的人生留下深情的绝笔。

徐志摩的死,不是红颜的错,绝不是。世人常说,红颜薄命,天

妒英才,虽不是绝对,但上苍的确很公平。给了你不可一世的才情,

就不会给你简单平稳的幸福。曾无数次说过,人生就是一种交换,所

谓此消彼长,得到与舍弃是等同的。

徐志摩死后,最痛心的应当是至爱之人。除了与他骨血相连的亲

人,就是生命中他爱过的,以及爱过他的女子。我们可以想象的到,

他的前妻张幼仪得到他的死讯,是多么的悲痛欲绝,泣不成声。而林

徽因所写的散文《悼志摩》,足以见得她有多心痛。她说,这之后许

多思念他的日子,怕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再有一点光明,因为她没

有他那样美丽诗意的信仰。至于陆小曼,更是心痛难当,徐志摩的死

剜去了她在世间最后一颗真心。她写《哭摩》,从此带着一身病骨苍

凉孤独地行走于世,那种无以伦比的落魄令人不忍目睹。

据说,林徽因让赶到现场的梁思成取回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而

她将这块残骸挂在自己的卧室,以此表达对徐志摩永久的怀念。她用

情至深令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梁思成对她的做法或许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逝者已矣,既是谦谦君子,又何必与一个逝去的朋友再做任何毫

无意义的争执。

林徽因此番悼念的方式,或许是因为她觉得亏欠于徐志摩。年轻

89

时对他的辜负,以及这场意外不能说与林徽因毫无瓜葛,毕竟徐志摩

千里迢迢的赶赴,是为了林徽因的一场讲座。人在面对结局的时候,

真的没办法不去相信那些冥冥中扣住的因果。林徽因说,死不一定比

生苦。这是对生者的宽慰,还是对死者的祝福?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