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300章(2 / 2)

只是这回,朱棣死在了班师回朝的路上,遗诏传位给皇太子朱高炽,幸运的是没有出现像李斯那样的人物篡改遗诏。

当然,就是篡改遗诏也没有什么用,皇太子可是在京师监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是朱高炽。】

天幕下的众人:“……”

朱棣的五次北伐,也就是第一次北伐可以说是大胜而归,后面几次不提也罢。相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北伐,对百姓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明朝的江山也算是巩固,经得起朱棣这样造。

洪武大帝朱元璋有点不看好朱棣的北伐了,没有开疆拓土,而是劳民伤财,不过看在奴儿干都司的份上,这份不满也就忍下了。

永乐大帝朱棣:“???”他会死在第五次北伐班师回朝的途中?

【朱棣的五次北伐,虽然没有灭亡鞑靼和瓦剌,但是震慑住了他们,让他们知道大明朝不是好惹的,重创了鞑靼和瓦剌,具有积极意义。

有朱棣在一旁搅合,漠北就是一盘散沙,无法统一。

到了朱瞻基一朝,不再管漠北的事情了,还实行弃地政策,硬生生地将北平给变成了国门,成就了“天子守国门”的美名。】

洪武大帝朱元璋十分的疑惑,朱棣把都城迁到哪里了?不是洛阳也不是长安,而是朱棣以前的封地北平?不然的话,要守国内,那得弃掉多少国土啊?怎么就不心疼呢?

明成祖朱棣的脸黑了。

他辛苦北伐,不说吞掉北边那些土地,但是一直都没有放弃,是想要争取的地盘,朱瞻基,他的大孙子,怎么说丢就丢了?

明宣宗朱瞻基也是心里苦,那些是苦寒之地啊,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钱粮都打仗打没了,他也想守,但怎么守?

那块地方是地广人稀,又缺人又缺粮,想要发展起来得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慢慢发展,但是敌人虎视眈眈,不会给这个机会。

“天子守国门”是美名?那是因为北方的地没了。

【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即位,同年,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去了建文帝的帝号,否认建文帝曾经当过皇帝。

或许正是朱棣的这一操作,才导致后世之人编排朱棣篡改身份,改庶为嫡。

毕竟朱允炆当了四年的皇帝,朱棣一句话就给抹去了,那他想改自己并非嫡出的身份也是合情合理的,做得出来。

咳咳,可能还真做不出来这种不孝的事情来,但是不妨碍以此抹黑朱棣。

只不过,建文帝被抹去皇帝位这事被朱棣的子孙后代给搅合了,那就是南明皇帝朱由崧,追谥建文帝。虽然有个南明,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仍然是公认的明朝的末代皇帝。

好比秦二世胡亥、隋朝的末代皇帝杨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