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17章(2 / 2)

成不了韩国的相国,那他就成为秦国的相国。

汉昭烈帝刘备感激地看向诸葛亮,感叹丞相辛苦了。为了不让丞相那么辛苦,他还是另选个儿子登基吧。

或者,直接传位丞相?

丞相对兴复汉室的执念比他这个祖上是皇族的人还要深,没什么不放心的。

只要像柴荣那样不改国号就行。

待到比他小二十岁的丞相完成他未尽的事业,届时他的庙号就能是世祖,而诸葛亮的庙号是太宗,都是大汉的皇帝,将汉朝发扬光大。

他应该像郭威学习。

洪武大帝朱元璋点头,所以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所以即便是幼童即位,也不怕丞相权势过大,像李斯、史弥远那样篡改遗诏行废立皇帝之举,甚至如赵匡胤这般直接谋朝篡位。

他也是读过书的,知道丞相制度的弊端。

【赵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一年,就给弟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

赵光义当皇帝之后的第二年,改名赵炅。

炅这个字有点生僻,感觉还是赵光义更为人们熟知一些。】

唐太宗李世民:“……”大意了,还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结果不在出生日期上纠结,纠结起了名字。

宋太宗赵光义有话要说:可不得把名字改得生僻一些,不然让百姓如何避讳?

【当时南方有八九个国家,十国里的北汉是在北边,不在南方。赵匡胤刚当上皇帝,就写信通知当时在十国里疆域最大的南唐。

当时南唐的君主还不是“词帝”李煜,而是李煜的父亲。

南唐和吴越派遣使者来贺喜。

北方这么一小块土地,政权变换太频繁了,南唐主和吴越王见那块土地又双叒叕易了主,估计是喜闻乐见的,只是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一回和以往不一样,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会统一南方。】

天幕上出现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诗。

“词”出现于南朝,南朝之前的人们没有见过这种体裁的诗,在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时,也忍不住赞赏,不愧是词帝。

宋太祖赵匡胤喜滋滋地听着。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等着天幕说出来。

【柴宗训登上皇位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幼童,北汉和辽国欺后周的君主年幼,以为有机可乘,引兵入侵,在看到赵匡胤皇袍加身迅速地改朝换代之后,自己退兵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