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51章(1 / 2)

眼光独到,不偏不倚。

不像孔融和祢衡,看待人物带有浓重的个人喜恶,让人不喜。

【和传言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一样,相传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本意是给病人治病,结果成了北方人爱吃的一道美食,逢年过节的夜宴上都少不了饺子的身影。

话说有一年特别的寒冷,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张仲景见此情景,心怀不忍,于是将羊肉和一些能够驱寒的药物包进了面皮里,做成了耳朵的形状,煮熟之后免费发给穷苦的百姓们吃,用来御寒。

这就是饺子的由来。

后来的人们不往面皮里面包药物了,而是用各种美味的食物当馅料。】

天幕上出现了饺子的做法。

原材料是最基础的面粉,制作成面皮,然后包上馅料,下锅。

东汉之前的人感叹天幕异像画风突变,成了美食频道,一个个都忍不住流口水,想着也要尝尝饺子的味道。

东汉之后的人也被天幕异像勾起了馋虫,想吃饺子了。

【接下来说说董奉,董奉在正史中也无记载,又没有著作流传后世,哪怕是放到现在也并不出名。我们普通人知道神医华佗,知道医圣张仲景,但是对董奉是十分陌生的。

换一种说法,“杏林医者”就家喻户晓了。】

天幕上出现了一片杏林。

画面跳转,出现了董奉认真地给百姓们治病的景象。

【董奉大约出生于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年少时就医术高明,给人治病不收诊金,而是要求经他的手治愈的病人在山上种上一棵杏树,渐渐地杏树越来越多,数以万计,成了一片杏林。

这便是“杏林医者”的由来。

我们称医生为杏林中人,就是因为董奉乐善好施的无私奉献精神。】

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幕下的众人猜测,董奉肯定是出身在富庶的人家,家里不缺钱,所以才能接济众人。

普通人家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

【董奉年轻时当过小吏,后来辞官归隐,居住在豫章庐山的山脚下,继续义诊。

我们都背过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开篇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江西省。

董奉在江西庐山行医救人,因为救了县令的女儿,所以县令就将女儿许配给了董奉,在当地成了一桩佳话。】

天幕上出现了董奉和县令女儿成婚的景象。

天幕下的人见证了这场婚礼,仿佛身处其境,真的参加了董奉的婚宴,个个都喜气洋洋的。

婚礼可是大喜事。

吴大帝孙权看到董奉在自己管辖的地盘,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曹魏有华佗,蜀汉有张仲景。

他东吴也不遑多让,有医者仁心的董奉,可以给予董奉资金支持,拯救更多的病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