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都市言情>砺刃> 第六十二章战争理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战争理由(2 / 2)

一年之内。阿根廷就与共和国、俄罗斯分别签署了一份军购协议。其中。花40欧元向共和国增购150f-10||:。采购了足够多的弹药,以及所需要的配套设施,所以这次采购战斗机的单价要低得多。另外花20欧元向俄罗斯订购了5营的远程防空导弹,以及5营地远程岸基反舰导弹。最后20则用来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安装有aip系统地“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并且规定这4艘潜艇5年之内交付,同时俄罗斯将负责同期为阿根廷培4潜艇地官兵。

在继续扩大军购的同时,阿根廷政府也与“砺刃”军团签署了秘密协议。准确的说,是两份合同,一份正式合同,一份意向合同。

正式合同的内容包括阿根廷向军团提供在本国的活动权限,并且向军团出售建立军事基地所需要的土地,提供建立基地所需资金另外,阿根廷还将与军团进行情报交换,也就是情报共享。为军团提供一切便利。

意向合同地意义更为重要。即战争爆发后“砺刃”军团将协助阿根廷军队作战,其中包括参加正规军事行动。执行特别作战任务,为阿根廷军队提供军事指导,以及为阿根廷军队提供协助等等。说白了,就是让“砺刃”军团派兵参战,为此,阿根廷将参照“砺刃”军团当年与伊朗方面签署的合同,在作战期间向军团支付高额的雇佣费,并且向军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这也正是凌天翔想要拿到的合同。按照他的估计,这场战争会为军团带来数十亿的收入。当然,用凌天翔的话来说,收入是次要地,重要地是,只要在阿根廷站稳了足根,那么军团就获得了南美洲这个广大的市场,加上之前在委内瑞拉打下的基础,军团今后地业务将更为广泛。站在大的角度来看,只要阿根廷打赢了马岛战争,这将对由美国主导的美洲旧秩序构成致命的打击,从而使美国进一步收缩战略空间,为共和国的发展获得更好的机会。到时候,阿根廷倒向共和国,委内瑞拉投入俄罗斯的怀抱,美国连自家的后院都照看不好,还怎么去与其他强国争夺世界霸权呢?

合同签署之后,凌天翔立即就给连豫泯下达了命令,尽快把选定的营地地皮买下来。当然,阿根廷本来就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土地并不值钱,偏远地区的土地更不值钱。随后,他就让袁德良带着第一个中队的队员赶了过来。在回到国内之后,凌天翔亲自与之前负责亚西贝岛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签署了一笔价值10亿欧元,为期3的建设合同,要求该公司在阿根廷为军团建立一个新的基地。

新基地的建设标准要比亚西贝岛上的总部低得多,大部分设施都在地面,地下设施减少了很多,只有弹药库、燃料库、情报中心设置在地下,另外在营地里设置了十多个地下防空掩体。凌天翔心里也有数,只要军团参加了马岛战争,那么他们的基地就难免不会遭到英国人的打击。

新基地的建设工作还没有开始,凌天翔就开始忙碌另外一件事情,即通过甘宁军那条线,从伊朗采购了好几套防空系统。这些防空系统大部分都是当初俄罗斯卖给伊朗的,而战争结束之后,伊朗也不需要这么多的防空武器了,见到有买家,也乐于出手,换回国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另外,军团派到伊朗去的那批接受培训的队员也都掌握了防空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买下了6套“道尔”m1与3套sc防空系统之后,凌天翔再次返回了阿根廷。在基地的建设方面,凌天翔重点考虑了防空系统的部署问题,并且为此新增了十几个大型地下防空掩体,结果导致施工费用上涨到了12亿欧元。当然,在凌天翔看来,这些钱是绝对应该花的。

因为有阿根廷政府的默许与暗中支持,凌天翔也准时向施工单位支付了款项,所以施工进度比预料的还要快一些。当然,凌天翔并没有亲自负责基地的施工建设,而是把这一揽子的事情都交给了袁德良去处理,同时让连豫泯负责经费方面的工作。

可以说,此时不但阿根廷在积极备战“砺刃”军团也在积极备战。一年之内,军团就已经抽调了500队员进驻阿根廷。随后,凌天翔对军团的部署情况做了调整。伊朗那边只留下了50人的教官队伍,甘宁军率领一个大队的队员赶往阿根廷,从袁德良手里接过了作战部队的指挥权限。随着伊拉克的局势逐渐稳定,新政府军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萨拉赫丁在大选中获胜,而共和国的投资也逐步到位,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雇佣军在伊拉克了。凌天翔也将顾卫民抽调了出来,只让阿马拉率领一个大队的队员在伊拉克负责共和国籍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

也就是说,凌天翔几乎将军团80%的兵力都陆续派往了阿根廷。同时,军团又陆续招募了近1500名新兵,后,也被陆续派往阿根廷。凌天翔还组建了两支大队。这样一来,在战争爆发前,凌天翔已经在阿根廷投入4大队的正规作战力量,并且留下了1个大队的兵力,由袁德良直接指挥。军团部署在阿根廷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2500人,超过了一个满编|:

除了军事准备之外,凌天翔还得关注另外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相对而言,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重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