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便是出自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老子五千文》,乃是被尊为道教始祖的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时所著,它首先提出了“道”的观念,誉为“万经之王”。
“道”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世人对于“道”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也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所领悟的“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是一种自然规律,一种规则,一种法则。“道”作为世界之不同于一般的“有”,也不同于一般的“无”,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道是“有”与“无”以及一切万事万物的统一。
尚在太上老君之前,自混沌以来,无数的生灵物种便已经前仆后继地投入到了追求“大道”的征途中。相传,天地初开时,世界的中心“西昆仑”,便有一人得到了造化神器的一部残片“造化玉牒”,修成太乙真仙,自号“鸿钧老祖”。
后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才有了之后的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而鸿钧老祖便也成为了三清、二圣、女娲等混元大罗金仙的指引者与监督者。有偈曰: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