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1章 初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81章 初定(2 / 2)

劳务移民至少还有口汤喝吧。

大体弄清楚情况了,郭阳心里也有了解决的思路。

社里也就二十来户,全迁到昌宁乡也就三十多万,这笔钱他完全能承担得起。

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介入治沙工程。

沙漠绝对是全球范围内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但一旦生态修复成功,能获取的自然能量肯定少不了。

资金充裕,制约因素主要是人和管理跟不上。

想了想,为了自然能量,郭阳还是决定干了。

又聊了会儿,和县里达成了口头协议,郭阳暂时定下了两个投资方向。

一是节水灌溉的日光温室,天禾种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蔬菜产业园基地。

二是牧场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苜禾农牧作为投资主体。

虽然有领导定下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基调,但这时还没有媒体报道这里的情况。

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较小。

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国家重点项目也还是纸面上的规划。

真要落实下来,起码还得等上个几年。

所以,苜禾和天禾的投资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

但这样一来,也有好处,地方政府能干预的事项减少。

郭阳也曾试图说服县里,将往疆省移民的计划先暂停下来,后续可以和天禾的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周边建立移民点。

这样一来,天禾得了劳动力,千余名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

但县里拒绝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的执行还是有失公允。

不仅昌宁乡移民点建设的账目没有公开,生态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没有群众代表的参与。

郭阳已经预感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与当地人的纠纷、子女入学、转户口等,每一项都让人头疼。

这注定会是场失败的生态移民。

随之而来的就是移民返迁,有的老百姓会反复横跳,有的可能还会藏猫猫,让你摸不准他回了哪个村社。

由此又会引发水资源重新分配、土地、税务、公摊费用、债务分摊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郭阳也和县里分析讨论了这些。

可县里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早就去疆省实地考察过了,移民方案也制定好了,成本也已经出去了。

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占大头。

譬如,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计委负责生态移民,环保局负责生态保护,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还草又需要‘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局、粮食局、农业局、财政局、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但移民计划最终还是按原计划执行了,近千名百姓踏上了忐忑的移民之路。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个社区的二十来户人留了下来,移民点变成了县内的昌宁乡,成了周边村社羡慕的存在。

郭阳没让大哥大嫂跟着去昌宁乡,去了反而会对他们不好。

而是暂时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

等后续的项目谈定,有的是让大哥栽树的地方。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