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的是,两艘战列舰不需要等到敌人开火。
第一轮打击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是战列舰一直在海上移动,其相对位置一直在变化。另外,十四英寸的岸防炮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很多时候,即便用半穿甲弹都难以打穿用赶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厚达数米地永备工事。更有甚者,美国海军将一些退役战列舰地主炮炮塔拆了下来,直接固定在水泥基座上,充当岸防炮使用。当然。腊包尔这样的偏远地区是不会有这种“变态”岸防炮地。
这场激烈的炮战打到四点二十三分,在侦察兵的引导下,舰队取得了完胜。
据后来陆战队地勘察结果,当时腊包尔一共有十二门十四英寸口径的岸防炮,只是大部分岸防炮所用的炮管都是战舰上打废了的,而不是新制造的炮管(这是绝大部分国家的实际情况,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富裕到可以用新制造的炮管来武装岸防炮)。
为了摧毁几门保护得非常好地岸防炮。白佑彬甚至下令用穿甲弹,而不是半穿甲弹!
事后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即便穿甲弹难以彻底破坏永备工事(主要就是装葯量太少),可是却能够打穿至少五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工事内地人员与设备产生致命的威胁。对付岸防炮,不管是杀伤炮手,还是摧毁火炮,或者炸毁工事。其目的都是使岸防炮无法使用。
战列舰对付重型岸防炮的时候,四艘轻巡洋舰对英美守军的炮兵阵地进行了反复打击。
相对而言,对付炮兵阵地就要容易得多了。
炮兵阵地一般用来部署陆军或者陆战队的火炮,而且大部分都是两百毫米以下地火炮。在这类炮战中,轻巡洋舰上的一百五十毫米主炮足以胜任。而且效果不比战列舰的四百毫米主炮差多少。
主要就是炮兵阵地基本上没有有效的保护,火炮大都露天放置。
另外,节倍径比同陆军与陆战队的同口径火炮大得多,且葯室地容积也比火炮大得多。如此一来,节的射程要比同口径的火炮远得多。当时,帝国海军的一百五十毫米节的射程超过了二十四公里,而陆军同口径的火炮射程不到十八公里!另外,节的威力也比陆军与陆战队同口径火炮的威力大,主要就是弹丸重得多。比如。重巡洋舰准备的二百毫米节所用炮弹地弹丸重达一百一十公斤,而陆军二百毫米重炮的弹丸只有八十多公斤。
可以说,在同等级别的炮战中,陆军与陆战队的火炮占不到任何优势。
四点半,在敌人的岸防火炮与炮兵基本上失去战斗力之后,第32舰队的炮击频率开始降低。
现在需要对方的就是敌人的主要防御与军事设施。
此时,再也没有必要与敌人比拼火力,而应该提高炮击效率,也就是用尽量少的弹葯打掉尽可能多地目标。
第五大队地侦察兵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在炮击三浦半岛的时候合作过一次。所以这次地合作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另外。海军陆战队派来的联络军官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付一些不确定,或者移动类目标时。联络军官能够将侦察兵提供的目标数据迅速传递给舰队,从而使舰队能够及时进行炮击。
后来,在总结战斗经验时,白佑彬亲口承认,如果没有侦察兵,舰队的炮击效率至少降低一半,而且很难完成像炮击腊包尔这样的作战任务。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侦察兵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在后来几乎每一次登陆作战中,都会出现第五大队官兵的身影,而且他们的任务几乎都是前期侦察。
美英等国知道了第五大队的存在之后,也建立了类似的部队。
包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后来美国海军陆战队甚至拒绝接受帝国陆战队侦察兵在战场上投降,几乎所有受伤失去战斗力的侦察兵都被美军陆战队就地处决。由此可见,美国陆战队对帝国这支侦察部队害怕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一名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在战场上向敌人投降,即便是在失去了战斗力的情况下,也没有一名侦察兵主动放下武器!
继续求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