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都市言情>巨浪> 第四卷四龙闹海第五章守株待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卷四龙闹海第五章守株待兔(1 / 2)

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黄河”号。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即便以“稳重、冷静”著称的李玉民都感到有点焦急了。已经整整八天了,仍然没有收到任何与日本联合舰队有关的消息!

从日本东京湾到达沃湾的直线航行距离大概是三千五百公里,也就是一千八百九十海里,按照十四节的巡航速度计算,联合舰队只需要一百三十五个小时,也就是大概五天半的时间就能到达。即便中途遇到什么麻烦(比如气候变化),或者是选择了更安全一点的航线,联合舰队也最多只需要七天时间就能赶到。

也就是说,昨天就应该有所发现了!

“有侦察舰的消息吗?”

面对李玉民的焦急目光,通信参谋与作战参谋都摇了摇头。

难道与日本联合舰队错过了?

怀着这个疑问,李玉民的目光又回到了远方的大海上。

为了确保顺利拦截联合舰队,李玉民选择了最保守,也是最稳妥的战术部署:将主力战斗群留在达沃湾的大门口。如此一来,李玉民也只能采用最保守,最稳妥的战术:守株待兔,等待联合舰队自己送上门来!

当然,并不能因此说李玉民没有能力。

即便出身豪门,李玉民要想成为海军将领,而且成为舰队司令官,也必须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说白了,帝国海军从来就不缺乏豪门“郑氏家族”“王氏家族。”“马氏家族”“陈氏家族”“袁氏家族”“李氏家族”等等海军豪门,每一代都会诞生几名,甚至十几名将领,其中不乏陈锦宽这样的海军元帅。

相对与平民军官来说,豪门子弟只是起点更高,门槛更低而已,如果没有能力。还是会被淘汰掉。大概也正是如此,数百年来,海军豪门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平民将领建立起自己地家族基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豪门。

比如,李玉民的“李氏家族”就由一百多年前,出任帝国海军元帅的李弘博。也就是李玉民的曾祖父创立的。后来,李弘博的五个儿子,全都成为了海军将领,其三儿子,也就是李玉民的祖父李显祖也出任过海军元帅。并且由此巩固了李家在海军的地位。在李玉民父辈这一代,李家先后出了八名海军将领。到李玉民这一代。李家已经有六名将军,其中李玉民的成就最为耀眼。

按照大多数人地观点,只要不出以外,李玉民很有可能成为陈锦宽的接班人。

如此看来,绝不能说李玉民没有半点才能。相反,作为一名参加过上次世界大战,并且在“爪哇海战”中指挥巡洋舰编队立下重大战功,得到当时东洋舰队司令官高仁杰的器重,从此平步青云。李玉民的能力得到了绝大部分人地认同。大概。只有祖寿清那种“目中无人”的将领才会认为李玉民一文不值吧。

当然,如果硬要给李玉民“定性。”他就是一名典型的“保守派”将领。

自从海战进入火炮时代“保守派”与“激进派”就成了海军最主要地两大战术思想派系,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守派”占了绝对优势,并且成为了海军的主导战术思想,创造了很多经典战例,也为帝国的海外扩张产生了重大影响。

严格的说“保守”与“激进”的主要区别在战役与战略层面上,而不在战术层面上。

相对而言,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地将领,在指挥舰队作战时,都会在战术行动中争取掌握主动权。

问题是,海军的战术与战役区别比较大,与战略地区别就更加明显了。

比如“存在的舰队”这一“保守派”的经典战略思想就被海军奉行了数百年之久。其主要观点就是,在重点地区,一支存在的,而且能够活动,具有战斗力的舰队是保证帝国利益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这一思想,帝国海军扩建了各大舰队,并且在战役行动中尽量避免与敌人决战,尽量通过威慑、威胁、封锁等等手段打击敌人,最终迫使敌人投降。

这一思想一直延续到上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帝国远征舰队在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几乎就是按照这一思想进行的。最终的事实证明,随着技术进步,舰队战斗力地提升,海军持续作战能力地增强“存在的舰队”不再适合新时代地海战。

正是帝国海军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后来的“爪哇海战”中力克群雄,确保了帝国的根本利益。

当然,一种战术的没落,并不代表整套战术思想的没落。

按照绝大部分海军将领的观点,保存舰队实力,避免在舰队决战中过度消耗,是确保海军,确保帝国利益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李玉民一思想的代表者。

同样的,东洋系军官几乎都是“保守派”的代表。这也与东洋系的豪门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说白了,几乎所有豪门都认为应该“守成”而不是“扩张。”不管是从个人利益,家族利益,豪门集团利益,还是帝国利益出发,几乎所有东洋系军官都认为,应该以防御,以确保现有利益为主,而不是耗费宝贵的力量,进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扩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