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五年,亦是婠婠过得极幸福的一年。
婚后数载,他待她日复一日的恩爱疼宠不输从前,甚至一日胜过一日,让她被人精心浇灌得格外明艳动人。
风华更甚。
她已经很久没有再生过病了,身子也养得更甚从前的康健。人也活泼了不少。
多半是被他养着的功劳。
同样的在这年夏末,她大哥哥大嫂嫂也回京朝觐了。
镇西王带来了崇清帝姬,但是两个儿子还太小了,都不到五岁,恐车马颠簸,小儿承受不住,也就没有带回来。说是等大些了、过几年再送来。
藩王在外需要定时按期朝觐,也是古来都有的规矩。
时隔数年后,太后再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好一番涕泪横流,一家子守在一块好生哭了一场的。
从前自己的一儿一女都在身边时,太后在心中还无法衡量她最爱的是儿子还是女儿。
如今女儿给她生了孙子,太子聿养在她身边多年,已经变成她如今最在乎的晚辈,一双儿女都要往后靠了。
所以仔细说起来,她倒也没那么放不下长子璟宗。
她现在最爱的是聿儿,聿儿比儿子重要,也比女儿重要。
尤其儿子大了,根本没那么需要母亲。
璟宗面对哭得老泪纵横的母亲,甚至还有些感到尴尬和手足无措,一个劲地安慰她说:
“儿子不在,原有五弟……陛下守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何必这样牵挂儿子。”
太后哭过了一场,见他还是那副壮壮的样子,想来这几年没受过罪,心事了了,也就懒得再问他。
她又问王妃杨氏:“王爷这几年待你还好吧?可没给了你气受?接连生下实儿和章儿,你的身子可好些了?”
王妃笑着说一切都好,说王爷对她爱敬有加,他们夫妻是十分恩爱和睦的。
问过了儿子儿媳,太后又看向崇清帝姬柔宁,问她这几年在河西过得怎么样云云。
柔宁今年十二岁整了,也要出落成大姑娘,快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所以她这趟回京,想来以后不会再回河西了。
按照太后给她的安排,以后她都会在宫中住下,被太后和皇后亲自养育教导。
等她略大了,过了三四年,她们会认认真真地为她寻一门最好的亲事,让她嫁在京中,留在她们身边,从此享受安稳的荣华富贵。
婠婠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
私下里,她那个迟钝了一生的兄长总算说出了平生第一句聪明话。
他问太后:“五弟的皇后,她是不是就是我的圣懿妹妹?”
毕竟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亲兄妹,若是这都认不出来,也真是瞎了眼了。
太后叹了口气,没说话,默认了。
璟宗了然地点了点头,脸色竟然格外的平静,“聿儿聪慧可爱,颇有储君风范,想来对孩子没什么影响。”
这些年虽然都是被他祖母养着,但是太后还真没有溺爱过孙儿,更没有叫他被养得无能不中用。
聿儿三岁时,便有垂拱殿当值的学士们过来教导皇太子简单地开蒙习字,暂且教他的都是些简单、常见的字眼。
太子学得都很快,一般三日的时间他就可以牢牢记住几个字了,甚至还能背下一两段通俗易懂的文章段落。
他才三岁啊。
璟宗以为圣懿妹妹和皇帝也是亲兄妹,以为他们是真的血脉乱伦生下的孩子。
不过既然孩子不受影响,母亲身边又有女儿尽孝,他多一个字都没说。
一家子热热闹闹,直到了八月,将要给太子聿过三岁的生辰。
能健健康康地过到了三岁,意味着这孩子又跨过了一个坎。
终归是上苍眷顾的。
而且……也意味着婠婠过了产后三年,可以思考着何时再要一个女孩儿的事情了。
*
八月初的时候,一直以来贴身照顾皇后的女医吏薛娴又来向皇后复命请安。
带来了现在坊市之间刊印的《女医》书一卷。
这是这些年里在皇后主持之下,宫里宫外精通女科疾病的医者们联袂编写的。
自从自己也生过孩子之后,婠婠便深知女子怀孕生产的不易。她怀孕时屡屡折腾,状况百出,还不是因为有举国各地经验娴熟的接生嬷嬷和医女们照顾,才让她顺顺利利、母子平安地生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