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六爷爷一提,王爷爷就乐呵呵地点头,并且朝老奶奶一指:“问你们的郑奶奶,要是她同意我可非常欢迎。”
“家里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你们想用就拿去用,房租什么的就算了!”
不开口则以,一开口郑奶奶比王爷爷还要豪爽。
“老郑同志说得对,咱们家平时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个人,向南向北经常往家里跑,就当多陪陪我们老两个。”
王爷爷儿子一家都住部队家属院,小女儿又在北市生活。
老两口搬到这座院子里一个多月,平时见得最多就是卖柴火的老乡们。
“以前在北市找不着人喝酒,这回来洛川可算是找着人了吧!”郑奶奶笑着瞪了眼王爷爷。
王爷爷抚着短须,笑得相当痛快。
租房子的事潦草几句就带过,说完又开始说起往事。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姜向北为听得更加清楚,甚至搬着板凳往前挪了挪。
王爷爷讲得比说书先生还精彩,说起打仗那会偷摸进敌人控制的城市里买物资,简直比看电视剧还有趣。
“回去把你爸叫来,中午就在我家喝两杯。”
说到兴头,王爷爷大手一挥,把姜半打发回家去叫姜爱国。
忆往事,当然是人越多越热闹。
很快。
姜爱国骑车风风火火赶来,车子都没停稳就大着嗓门在那喊:“老政委。”
姜向北还是头回看到爷爷那么激动,没说两句话声音就跟着变了调。
“你怎么越长越年轻了!”
“以前总叫我小姜,但您看现在……我连孙女都这么大了,不是小姜了吧。”
“就算你现在有重孙子,那我也能叫你小姜,有本事就重新投胎再来跟老子算辈分。”
“我还是说不过政委。”姜爱国笑。
姜向北看得正起劲儿,右肩忽然被轻轻拍了下,姜向南示意院子外。
郑奶奶笑着冲他们招了招手。
“他们只要说起以前的事就没完没了,你们来帮奶奶做中午饭。”
郑奶奶领着兄妹俩去了厨房。
厨房是后院单独的一间屋子,面积不大光线不错。
对于姜向北好奇的事郑奶奶也没落下,刚到厨房就说了起来。
“他们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政委跟老部下的关系……”
一场攻坚战役,整个连几乎全军覆没,战役结束清点后发现就剩三人还侥幸活着。
而这三人正是王爷爷姜爱国和刘小六。
三人坚守阵地毫不退缩,要不是随后赶来的兄弟部队支援,他们肯定也牺牲在了那片战场上。
“我听老王说,当时要不是姜爱国同志把他们拉进战壕,两人早被炸弹炸死了,你们爷爷的眼睛也是那时受伤……”
对三人来说,那真是战场上过命的交情,可不是简简单单一句朋友所能概括的。
伤养好后,三人因情况不同各奔东西。
姜爱国因伤退役回到洛川市,刘小六虽然腿也受伤,但有门养猪手艺,调到其他部队养了几年猪才转业。
王爷爷因在这场战役中优异的表现,伤养好后升到团部,一直当兵到退休。
他们退休后原本是一直在北市生活,后来儿子调到洛川市工作,老两口也就跟着过来了。
时隔多年,三人在洛川团聚。
“我爷爷真厉害。”姜向北激动得甩了下手中刚摘一半的空心菜,又转头看向老哥寻求认同:“哥你说是不是!”
“爷是大英雄。”姜向南说。
虽然爷爷现在只是三水胡同的普通人姜爱国,可一点都不妨碍其在姜向北心中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打到最后三个人也坚决不退缩,而且还救了战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向北此刻脑中只有这句话飘过。
大丈夫……当如是也!
“要是别人肯定吹得整片胡同都知道,老姜倒好,硬是一个字都没提。”郑奶奶又笑。
姜向北连连点头。
说完往事,郑奶奶又问起姜向北租房子打算干什么用。
“郑奶奶,我想在胡同口摆个小摊,卖面包。”
刘小六爷爷只说租来放板车,倒没说姜半要卖什么面包。
“面包?你王爷爷倒是喜欢!”
郑奶奶做事动作相当麻溜,空心菜摘好立马又端来土豆让姜向南削皮。
“郑奶奶不喜欢面包?”姜向北忙问。
“你王钊哥倒是买过几回,可我老觉得吃完不消化,哪哪都不得劲儿。”
郑奶奶精气神锋利依旧,可身体终究是老年人。
经营部里的面包大多没发酵到位就烤制,好些面包看似松软,其实入口就会发现难以咀嚼,用手一捏立刻成了张面皮。
“我做的面包保证郑奶奶吃了不会难受。”
姜向北对自己的出品质量还是有相当高要求。
就是配方上也专门针对老年人做过调整,减少油糖比列,减少三高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