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发现你们两个能成为亲密无间的好闺蜜是有道理的,像,真的太像了。
舒唱在做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时像极了挑剧本的你,你们就是一本错题集,总能精准的帮大家筛选掉错误的答案。”李俞犀利的点评道。
“……”
柳一非气坏了。
她明明没有听到一个脏字,却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脏话比这话更脏更伤人了。
她很想反驳的,可是张嘴时才发现如鲠在喉。
因为她发现李俞的话虽然伤人,但实际上是把她和舒唱干过的事说出来而已。
她之所以有被人戳肺管子的感觉,就是因为李俞说到她的痛点了。
“行了,别管你的好闺蜜了,你先想想自己应该怎么演好木兰这个角色吧。
舒唱是过气了不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她比圈内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强。
而且她赚的钱也够她一辈子了,现在退圈了都不影响生活质量。”
李俞道。
舒唱让人感到遗憾,但和她共情就算了吧,特别是普通人,更不需要跟一个红过的明星共情。
舒唱再糊,也比那些三线小明星强。
接不到好的资源,一年赚的钱也比普通人多好多倍。
说着,李俞拿出了一堆纸张。
没错,就是一堆,他精修过的《木兰》剧本,外加接近八百张分镜手绘图的复印件。
演员一般是没有必要看分镜手稿的,通常都是文字剧本。
但李俞决定喂饭喂到底,帮柳一非把饭喂到嘴里。
李俞知道她的演技很一般,所以把一套完整的分镜图给她看,让她提前看到拍摄的效果,导演想要什么画面,她在哪一场戏应该怎么演。
除了这些,她还可以提前知道演员的走位,机位设置这些细节。
如果碰到一些死板的演员,让他们看分镜图,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他知道了导演想要什么画面,什么效果,脑子里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演成分镜图里的模样就可以了,容易限制演员的想象力和自我发展空间。
有很多经典的名场面,其实剧本里没有写的,分镜图里更没有画。
是演员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现场发挥出来的。
比如侯总在《名义》里的你们衔接的挺好,这句台词就属于点睛之笔。
还有《沉默的羔羊》里,安东·尼霍普金西经常给自己加戏。
在汉尼拔和女主角的对话片段中,他说曾经有一个人口调查员想测试他,他把对方的肝配蚕豆吃了。
台词念完后,他即兴加了一段诡异的恐怖怪叫。
他的演技太好了,把女演员吓得不轻,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戏里还是戏外,用人话形容就是被吓懵了。
不过导演认为这一段很好,把变态吃人狂魔的心理变态刻画的非常到位,所以保留在正片里了。
当然,对大佬们来说,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可能会限制自我发挥。
放柳一非身上就不需要操心这种事了,因为不让她看分镜,不让她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她也无法即兴出名场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