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丘非神,有人借子丘之名编纂宗法,欲为人间神圣,该批判的是谁?这是华真行要反问叶一宁的问题。儒家的立论,就是东国的文化基因,它讲述了做人的道理、看待事物的方法。
你可以不尊子丘为圣人,同样可以评判他,但你不能要求子丘是上帝,能直接给你想要的一切。
华真行看着叶一宁已将那份教材翻到了最后,于是将想说的话化为一道神念,不仅发送给叶一宁,也发送给在座的其他人。
第432章、牵牛
这份教材不是华真行编的,华真行只是做了一番解释,为什么推翻几里国旧政权的新联盟,要在全国使用这样一份社会学基础教材?
曼曼抿着嘴唇,瞪大眼睛连连点头。石双成皱着眉头微微颔首。王丰收的嘴角又翘了起来,似笑非笑仿佛再度进入看戏状态。
叶一宁也是四境修士,不到六万字的材料很快就看完了,合上教材时居然笑了:“华总导太严肃了,我刚才只是随口一说,其实那也不是我的观点,只是看到很多人都那么说。”
华真行:“那你自己怎么认为的呢?”
叶一宁:“抱歉啊,其实我没想过那么多,也没有像华总导研究得这么深。但是我也觉得吧,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确实挺腐朽落后的,至少从一个现代女性的角度,我非常反感。”
华真行也笑了:“其实我也没什么研究,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曾在柯老先生门下受教。就我的理解,三纲是皮,早已不合时宜,我也非常反感,但五常为骨,不能把概念搞混淆了……
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三种伦理要求;所谓五常,则是礼、义、仁、智、信,这是五种道德原则。
这是王丰收刚才提到的汉儒搞出来的东西,确切的说它本身并非儒学,而是后世儒生为了统治需求和社会稳定推行的一套应用体系。
华真行并没有展开讲,在农耕文明时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伦理要求,它怎样满足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的需要。比如父为子纲,表面是家庭伦理,实质是生产组织形式。
这是延伸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了。
他只重点解释为何说三纲是皮,是指加上特定历史年代的变量,所推衍出的秩序体系。假如应用环境变了,比如说在当代社会,儒家的立论本身就能推翻它。
这是延伸到辩证法领域了。
假如以君主制的合法性为前提,可以得出君为臣纲的要求。但是从“忠恕”的原则本身,推导不出君主制必然合理的结论。假如君主制这个前提不存在,君为臣纲当然也就没有存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