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贝克莱本人的角度,他认为自己这方面工作还算出色,曾经呈碎片化的几里国,在他的手中已经渐渐有所凝合。各邦区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势力范围和治理体系,至少在他的任期里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他的目光并不一味聚集于首都主城区,或是希望阵线控制的迪加市与摩旺市两个邦区,而是放眼全国,也关怀其他各邦区的建设与发展。
比如非索港就有东国的援建项目,虽然是邦区地方政府的需求,但是有关的官方外交手续还是通过中央政府办理的,贝克莱政府对此并没有制造障碍。
从贝克莱的私人角度,其实是不太欢迎东国的援建项目的,但他能够克服私人好恶,以几里国发展大局出发,并没有阻止这样的项目落地,也接受了东国伸来的橄榄枝。
因为几里国实在太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了,而基础设施建设也实在太落后了,目前的大部分基础设施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
另一方面,贝克莱也怕否决了这些项目,会引发地方邦区和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贝克莱还有自己的想法,引进东国援建项目,也是外交上的谈判筹码。
在一穷二白的几里国,引进什么援建项目,可不仅仅是一条公路一个电站这么简单,它也代表了引进哪种生产体系、哪种工业标准与技术规范,甚至包括主动接受那种文化影响。
比如电信项目,只要有援建项目,他就可以拿着这些项目说事,去找西罗诸国比如茵国甚至是米国请求援助。有这么一套标准话术:“如今东国方面已经表示可以援建电信项目,假如你们不进行援助的话,将来的几里国电信系统就会采用东国的5g标准了。”
这是外交上的常用伎俩,贝克莱在茵国期间就学会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认同西方的生产体系以及各种技术标准,更希望引入茵、米等国的投资与技术来建设这个国家。
可惜这样的话术并非总能成功,但也不能说完全不成功。他得到的答复往往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官方的回复,告诉他这些项目充满危害以及不测的风险,应该果断否决或毁约。
另一部分来自各种非政府机构。总有人找上门来告诉他,假如否决了这些项目,就会给他某些好处,比如得到某些国际表彰、获得慈善或环保援助、他的家族生意会得到某方面的关照等等。至于否决了项目留下的建设空白……那就再说了。
这些许诺都是蝇头小利,可是它非常有效。比如建造一个电站,投资总规模有上亿米元,其中很多资金还是以出口信贷的方式直接走账,相关经办人员很难拿到太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