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玄幻奇幻>瀚海唐儿归> 第844章 大阪之夏(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844章 大阪之夏(上)(1 / 2)

难波京(大坂),小五郎抱着一把勉强算是开了刃的野太刀,穿梭在他眼中十分繁华的难波京街头。

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嬉笑着三五成群的人流四处涌动,不过偶人虽然多,但却没人笑话小五郎这傻头傻脑的没见识模样。

因为这些人跟他一样,都是从乡下来到畿内地区的。

不同的只是来自的郡国不同,相同的则是他们都没什么见识。

此时,倭国的班田制崩溃之后,在远离畿内的各个郡国,形成了大量的庄园。

这些庄园,大多是当地有勇力的大家族所建立。他们人多势众,有能力对抗山贼、水匪和还没有完全被赶到北海道去的虾夷人,对于本地的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在这种相对安稳生活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农夫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庄园主,从而让自己从散在野地里无人保护的农夫,变成了庄园中的庄民。

庄民为庄园主生产粮食,编制家庭手工业品,乃至打猎、捕鱼等,而庄园主则负责庇护庄民的人生安全。

而此时,倭国朝廷的权威还没有完全丧失,所以庄园主为了对抗本地郡国的国守或者国司之剥削,往往会选择将他的庄园,投献给京都的大贵族或者大型寺庙。

这样,庄园主在名义上就失去了庄园的所有权,但得到了实际的好处。

庄园主将接受他们投献的大贵族或者大寺庙势力称为领家,每年奉上一定的产出给领家作为年贡,自己则以下司职的身份实际管理庄园。

当然,如果有些地方郡国的国守或者国司的背景、能力,可以大过庄园主的领家的话,这种模式也维持不下去。

所以在某些地方,为了对抗国司或者国守的背景,领家这一级别的接受投献者还会带领自己下面的庄园,向更高一级的超级大贵族投献。

一旦得到同意,那么他们就会称呼这个超级大贵族奉为本家,由此形成了本家-领家-下司职三个紧密勾连在一起,瓜分本属于朝廷赋税的权贵阶层。

后世幕府时期,日本的政治权利格局,就是由这种制度不断进化和加强而来。

小五郎投献的下司职即庄园主家,乃是平氏的一个支脉,领主家则是大名鼎鼎的平贞盛,而平贞盛,又将自己的庄园领大部分投献给了右大臣藤原师辅。

所以这次燕寇来袭,身在平安京的右大臣藤原师辅就派人持他的亲笔信,到关东上总国找到了平贞盛,请他出兵。

平贞盛再向他下面的庄园主下司职下达命令,只不过几天时间,他们就拉出了一支快两千人的武士大军。

当然,这个两千武士大军只是一个说法,其中真正属于平家的武士只有百余人,其余都是帮助下司职管理庄园的地头。

嗯,这个地头放到汉地来说,也可以把他当成家丁头子或者护院打手。

此外按照庄园大小,地头下面还会有一些郞从和伴当等。

所以,藤原秀乡和平贞盛带领的,号称四千关东武士的这支军队中,真正是武士的,大约只有两三百人。

其余就是他们带着的三四百地头,地头下面再带着千余郞从、伴当,以及数百被征召来下苦力的庄民。

小五郎到处瞎逛了一会,直到逛到肚子饿的咕咕叫后,才跟着领着他们出来的地头,回到了他们的驻地。

一到驻地,刚刚进了军营大门,小五郎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伊伊呀呀的歌唱声。

不同于以前下司职和领家主们用唐音唱和的汉家诗文,这次小五郎听见的,是完全用片假名写出来,用倭语唱出来的和歌。

平安时期,是被遣唐使带回来的中原文化,在倭国开始本土化的重要时期。

二十年前,也就是大约93x年,汉风诗歌都还是主流,用假名写的和歌,是要受到鄙视的。

但是现在,不过二十年时间,不但市井之中,就是在贵族内部,和歌渐渐开始成了主流,颇有点葬爱家族火星文翻身取代正常文字的感觉。

小五郎上过几天学,因此还有那么一点点文化,他从屋内和歌传出来的悲切之声中,听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也跟着吟唱了起来。

唱和的声音,引起了屋内大人物们的注意,不过多时,小五郎所在庄园的下司职带着几个身穿细白棉布的僧人走了出来。

这个时代的日本僧人,特别是畿内地区的僧人中,很多还是有几分家国情怀的。

这跟畿内地区佛门兴盛的推动者空海法师等人的思想有关。

这些和尚在大唐时期接受了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回到倭国后将之与佛法结合,对倭国的佛门提出了‘为国忠,在家孝。’

‘为国念诵,为国祈祷,为国讲般若。’等思想。

因此倭国内部,从上到下,从官方到宗教,忠君爱国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这种风气,王氏高丽等半岛政权中,则几乎很少出现。

僧人们看到小五郎这么个小小的伴当,也知道跟着吟唱抵抗外敌、保家卫国的诗歌,十分的高兴纷纷予以称赞。

下司职平贞秀也十分高兴,当即对着小五郎说道:“好样的,我们下总国的儿郎都是好养的,去伙房领米一斗为赏赐,日后作战有功多得燕寇人头,说不定能得赐姓平氏。”

此时倭国的度量衡极为混乱,甚至到达了郡国内部都不统一的地步。

在小五郎他们庄园中,一斗米差不多有后世的二十四五斤左右,这算得上是很大的一笔赏赐了,更别提还有赐姓的荣耀。

这顿时就把跟着小五郎一起的伴当们羡慕的眼睛发红,小五郎更是跪下大哭,痛哭流涕的表达对于下司职和国家的忠诚。

周围人也跟着欢呼了起来,人人都认为自己能在即将到来的击破燕寇大战中立下功劳、获得赏赐。

假如慕容信长现在能看到这一切的话,就能理解张昭对他所说,倭国就是下一个高句丽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困居于大海之东的小国,在它初生的阶段,接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文化,然后又神奇的拥有了将之本土化,并形成自我特色的能力。

这份能力是非常可贵也很可怕的,与几百年前的高句丽如出一辙。

所以历史上隋唐两代倾尽府库也要攻灭高句丽,消灭中华文化卧榻之侧这个危险的祸种。

只是历史上等到倭国拥有高句丽这种能力的时候,从宋到明,前者是没有那个能力,后者受限于见识,又目睹蒙元的失败放弃了征伐,以至于遗祸数百年,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伤害。

还导致哪怕到了后世共各国时期,这个卧榻之侧的‘高句丽’仍然没有解决,贻害无穷。

当然,客观地说,到了大明时期就已经晚了,倭国的本土化已经进行完毕。

而能打断他们进程的最好时候,就是当下!

濑户内海,大坂湾,这是日本最优良的海港之一,在此时甚至都可以不用加上之一这两个字。

整个大坂湾相当宽阔,在这个湾里注入大海的河流有七条之多,这为大坂湾带来的富庶的平原良田和丰富的渔获。

同时,大坂湾虽然水深不算很深,但少礁石、海水流速较缓,整体来说很是平缓,利于在这种航海技术不太行的时代出海捕鱼。

因此大坂湾周围很快就形成了难波京、平城京、平安京等倭国有数的大城市。

但同时,相对于这些益处,害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这种条件虽然有益生产生活,但也很难防备从海上来的敌人。

慕容信长四月初占据严岛(广岛)之后,就开始分兵,他命王景统帅五千步骑从严岛沿着海边不断向东进攻,清剿周围的倭国庄园。

好大儿自己则率领两万大军并数千水手,乘坐大船往东,很快就攻陷了作为大坂湾屏障的澹路岛。

拿下了澹路岛之后,慕容信长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走北路强渡明石海峡,然后汇合王景所部攻击神户再进大坂。

第二个选择就是走南边,从和歌山湾登陆,占据和歌山后,再进攻大坂。

至于直接从大坂湾登陆,现在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因为此时大坂湾还没有开发到后世那种规模,虽然宽阔,但到处都是沼泽地,且海水过浅,反而不利于周军大型船只靠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