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38章 五柳鱼(2 / 2)

甚至今日之前,听都没听过五柳鱼的名号。

糊糊:“安史之乱时,杜甫隐居蓉城,在浣花溪旁修建草堂。

一日,杜甫与友人在草堂吟诗作赋,及到饭点,却发起愁来。

家徒四壁,拿什么招待客人?

正着急时,家人从浣花溪中钓起一条桂鱼。

杜甫喜出望外,心想,就请朋友们品尝这条鱼吧!

于是来到灶前,亲手烹制。

将鱼剖好洗净,加入泡菜坛子里的花椒、海椒、葱姜上笼。

待鱼蒸熟后,撒上香菜,泼上热油。

一道鱼菜做成,伸筷一尝,果然鲜美至极。

宾主欢聚一堂,一会工夫,只剩鱼骨。

可这条鱼还没名字呢,于是大家就为这道菜取起名字来。

杜甫说,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而这条鱼背上覆有五颜六色的丝,很像柳叶,就叫‘五柳鱼’吧!

五柳鱼就这样叫起来,成为一道巴蜀名菜,流传了一千多年。”

杜甫拧眉,“我不擅庖厨!”

岂止是不擅,根本是不会。

从只鳞片爪来看,日子极是窘迫。

糊糊:“不过这个故事,听听就算了。

其中杜撰的部分不少,巴蜀地区用辣椒入菜的历史,有据可查三百年。

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如何用唐朝的菜刀,切清朝的辣椒?

发动机灵的小脑瓜想一想,杜甫最爱的诗人,怎么会是陶渊明?

分明是李白嘛!”

迷雾麋鹿迷了路:杜甫给李白写了十二首诗,但李白只给杜甫回了两首诗。

终究是错付了!

吃不饱的大可爱:他俩的诗文都散佚不少。

我的意思是,杜甫可能给李白写过二三十首诗,但李白只回了两首。

高适暗叹一口气,明明是一起采药寻仙的,为何自己每次都没有姓名。

糊糊:“我们常说,‘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从出现在课本中,就是沉郁顿挫的‘老杜’。

实际上他比李白小十一岁。

李杜加高适,采仙草炼仙丹寻仙人三人组中,杜甫才是小兄弟。”

独自飞翔:也可能是小钱包。

言不由衷:李白刚被赐金放还,手上应该有钱。高适还在人生低谷。

糊糊:“杜甫出身唐朝鼎鼎有名的京兆杜氏,和之前提过的杜牧出自同一家族。

他两都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人,不是同一支。

今天我们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只要记住一条。杜预是第一个同时进入文庙武庙的人。

杜甫早于杜牧,被称为‘大杜’。

杜甫曾写过两句诗,‘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

不算夸大,因为他爷爷叫杜审言,唐代近体诗奠基人,文章四友之一。

所谓近体诗,就是律诗和绝句。

早年杜甫行走江湖,说自己是杜审言的孙子。

可到今日,我们能想起来的,只有杜审言是杜甫爷爷。

杜审言的性格归结起来四个字,恃才傲物。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杜审言参加考判,出来对别人说:“味道必死。”人们惊问原因,杜审言答说:“他见了我的判文,将要羞死。”

病重时,朋友来探病,杜审言说,很为命运小儿捉弄而受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有我在,使各位久受压抑,现在快死了,固然大可慰藉,只是遗憾没见到能接替我的人。”

天涯赤子心:谁能想到,诗圣和词宗的祖先,有过这么有趣的交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