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567章(1 / 2)

谢星珩对这些弹劾毫无感觉,每天虚情假意跟人演。

但商务令的推行还不错,从他最初的弹劾奏折开始,朝廷委派新的县官去主理。

吏部清算过,上下一新。此次将更多等着“萝卜坑”的进士们调任,他们为着做出一番成绩,不走前人老路,第一年的成效还不错。

首年的税收,大半留在当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按照谢星珩提出的五年计划,前三年是扶贫,潜移默化的改变百姓们的思想,让他们知道在勤劳之外,还得多多思考,多多尝试。这个步骤,由衙门和当地大商户配合,带着百姓们做。

前三年也是厚积薄发的“厚积”期,第一年的小目标是吃饱,第二年是温饱。第三年是小有家资。

在解决温饱之后,各地就需要推行人才培养计划,优先培养当地支柱产业所需要的各项人才,次一级的是扫盲。

后两年是“薄发”期。在已有的产业上,鼓励百姓们迈出第一步,从供货商做起。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财富突破。

大启朝是个很大的国家,县城有上千个,单个县城的人数又是多少?

无需怕货品积压,卖不出去。这里堆积的货物,另一个地方会缺。

而以当前的生产力来说,当地没发展到繁华之地前,所生产的东西,在当地是可以被消耗掉的。毕竟资源就那么点。

消耗不掉,是当地的银钱流通率不够好。还得让百姓们兜里有钱,才能产生消费。

国库没那么多钱,那朝廷就要拿出信誉做担保。给此次商务令推行有功的商户赏赐、荣耀,让他们能“拿钱买平安符”,这样才能承担初期的亏损,弥补银钱不足带来的发展问题。

前两年熬过去,没有天灾人祸,这件事便成了。

最难的是上下齐心。

所以推行之中,谢星珩最关注人员选定的问题——这事除却百姓民生,也关乎着他一家的安危,他一个垃圾都不想要。

他在内阁,可以参与一点官员委派的事。

这件事他开口,就有结党营私之嫌。

因他是新升起来的大官,也是毫无根基的重臣。吏部提拔的一批进士们,恰好也是无权无势才被遗漏多年。

谢星珩在这件事上亲自提拔,就会让他们归入谢星珩的“党派”。

谢星珩就很想骂人。

什么党,什么派。

他心中只有一个党,一个派。那可不是大启的党派。

他不跟人吵,不跟人争,一有苗头,他就去缠磨霍钧。

可怜这位老阁老,被谢星珩乱用成语的拍马屁,捧高高。明明是为成大事的正确选择,谢星珩不来这一套,他也会选任合适的人。因谢星珩胡乱掺和,让他在阁内传出了“晚节不保”的恶名。

谢星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