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并非形容词,而是写实的。古早时期,天子要想让某个人担任宰相,并不是随便下道命令就可以的,需要亲自去请,以宾客之礼待之。
就是说,宰相不是天子的臣子,而是其宾客,宰相若是行礼,天子是要回礼的,所以才有拜相之说。
而自古以来,宰相都不是具体的官职名,在不同的时代,它都有着不同的称呼。
在大商,宰相被称之为尹。
尹是治理的意思,在王左右,辅佐王治理国家。
是以,在大商所有的官职中,尹是最高的,仅次于天子,还在三公九卿之上。
王不在,尹可代王处理政务,说是副王没有任何的问题。同时,尹的权柄之大,在后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即权臣。
敖丙先前谋划这么多,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成为权臣,进而掌控九鼎。
而眼下,随着帝辛开口,他的目标就这么达成了,只需点头答应,立即就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臣。
当然,成为权臣只是开始,距离操纵九鼎,他还差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夺取帝辛的权柄。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者,可称权臣。而行废立之事者,亦可称之为权臣。
同为权臣,两者的差距不可谓不大。一者是臣,一者名为臣,实则为无冕之王。而敖丙要做的,自然是后者,大商的无冕之王。
因为唯有如此,他方能操纵九鼎,使其为自己所用。
念及至此,在帝辛诚恳的目光中,敖丙点头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他没有理由拒绝帝辛的邀请,想要成为无冕之王,架空帝辛,成为相尹是第一步,也是最紧要的一步。
凡事都要师出有名,而相尹,就是那个名。成为尹相后,大商的所有事务,敖丙都有理由插手了。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夺取权力。
至于如何架空帝辛,这本该是最难的一点。可现在,随着人道反噬的不断加强,帝辛只会越来越糊涂,行事也会越来越荒唐。
这种情况下,完全不需要敖丙做什么,只需默默等待,自然而然的就能夺取帝辛的所有权力。
当然,大回报往往意味着大风险。成为大商的无冕之王容易,可想在接下来的风暴中抽身,那就难了。
即为大商的无冕之王,那大商要是灭了,敖丙又该如何自处?是与其同葬,还是寻个机会弃其而去?
与其同葬会死,但不损大节。国难关头,弃大商而去,固然能活,但名声却是毁了,今后再难有所作为。
这就是风险!
但好在,敖丙对此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就算不是大商的权臣,他的立场,也不允许他弃大商而去。所以,他的选择一如既往,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努力改革大商,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若是如此,大商仍难逃灭亡的命运,那就不是他的问题了,而是天意。
天意如此,他又为之奈何?
努力了,却没成,这不妥妥的悲壮英雄。到时,他以悲壮英雄的身份离场,谁敢说他的人品有问题?
凡是这么说他的,都是出于嫉妒,不解释。问就是那个时候,掌控舆论权的一定是敖丙,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接受反驳。
“有龙伯之助,我大商必能千秋万代,不朽于人间。”
见敖丙同意,帝辛及附近的大臣,皆是面露振奋之色。
敖丙的能耐无需多言,看看正在复苏的通天泽就知道了,困扰大商几百万年的问题在他面前迎刃而解,这本事还不大?
无需多想,敖丙定是伊尹一样的人物,有他在,何愁大商不兴!
“予得龙伯,就如古祖得伊尹,天下靖平,海晏河清,就在眼前。”
难掩心中的兴奋,帝辛紧紧抓住敖丙的手臂,满脸激动的说道。而周围的大臣见此,非但不觉有异,反而齐声恭贺道:
“臣等为大王贺,为大商贺!”
什么叫众望所归,这就是了。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希望敖丙能担任相尹一职。这样的话,双方的捆绑就更深了,敖丙就是想不为大商出力都不行。
至于敖丙想要独揽大权,那完全问题啊。大商上下对此并不介意,因为权臣独揽大权,本就是大商的传统。
君不见伊尹,那何止是独揽大权,都行废立之事了,把自己的君主流放。
可结果又如何?伊尹死后,大商非但没有清算,反而以商帝之礼将其下葬,祭祀至今。
从这里就能看出,大商对权臣的态度。只要能保住大商的社稷,独揽大权就独揽大权吧,并非什么大事。
……
按敖丙原先的打算,本是见了帝辛之后就离开,可现在,他被帝辛拜为相尹,执掌国事,倒是不好离开朝歌了。
无奈,他只好暂时先放下幽冥界之事,专心熟悉政务。待他熟悉完政务,自然就能抽出时间去处理别的事情。
相尹,辅国之臣,天下之事,皆可过问。所以,上任没多久,敖丙就陷入了忙碌之中,既要熟悉大商的诸多官员,又要处理诸多杂务,一时间竟然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但好在,对于如何处理政务,敖丙也是练过的。莫要忘了,人龙城的行政机构,可是他搭建起来的。
大商与人龙国虽有不同,但治国的道理却是相同的。
是故,上任没多久,敖丙就烧起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改革官员制度,将官员的职责划分的更加清晰。
简单来说,就是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划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负责处理什么事,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类似后世的六部制,敖丙提前拿了出来,虽然划分出了更多的部门,但办事效率却挺高了不少。
这么做,能使敖丙从繁杂的政务中脱离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别的事。
当然,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眼下帝辛还未彻底放权。想要办成此事,敖丙还得去与他商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