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敌人火炮能够直接攻击到,恐怕赵登禹的109旅伤亡人数得往上蹦好几蹦,刘十三使用的是三水32j型半自动狙击枪,四峰和四彪都是冲锋枪,特种连的战士习惯用驳壳枪,不过这次每人也背了一把三水32b型半自动步枪远程武器,守卫长城打的是阵地战,步枪才占优势。
一百米压一个连也就只有这一段长城可行,反正没有敌人炮火攻击,还能提高火力密度,在其他谷口,几乎都是好几米一个战士,其余的都躲在城墙的背面,只有敌人靠近了才冲出来肉搏。
日军使用的枪支三八大盖比八八式汉阳造高三代,最主要的是这时候的日军都是精锐部队,可以熟练的发挥三八大盖的优势,几乎不需要枪托过于太高,用门型标尺可以快速锁定目标。
而日军的一个班就有轻重机枪和小掷弹筒,除了掷弹筒是鸡肋,比手榴弹好不了多少外,轻重机枪威胁非常大,对于装备十多年没变化的西北军来说,也只能打肉搏战,不管是远程阵地对射,还是近战冲突,都是下风。
赵登禹作为旅级指挥官,当然听说过中央军军级军部,有一个直属团装备的是一种称为半自动步枪的枪械,他严重怀疑刘十三的队伍就用的是这种枪,在整个西北军也没有一个人配两把驳壳枪的,当初冯玉祥的手枪师鼎盛时期也是人手一把。
日军今天最后一次攻击开始了,三天来赵登禹已经摸清了日军的进攻规律,士兵都伏在垛口上等着日军靠近,因为谷口的道路是用青石和石块堵的,所以这里也是喜峰口防御弱点。
从这里可以直接攀爬上长城,只要爬上长城,也就预示着长城防线失守,北京,天津,整个华北就门户大开了,这一点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赵登禹亲率警卫营和手枪队也就是后世的大刀队守卫这里,这里也是整个肉搏战的中心。
刘十三把最前面的一个日军套进了自己的瞄准镜里,难道真是因为这是日军精锐的缘故,日军的个子并没有后世传说中的那么低,小日本,小日本,这么叫肯定是有原因的,摇摇头把杂念甩开,对准了第一个日军扣动了扳机。
刘十三的枪法虽然跟保安团的其他高手比起来差那么些,但是用带瞄准镜的枪打三百米外的小日本,还不是手到擒来,装了消音器的三水32j型半自动步枪,在刘十三的肩头只是顶了一下,就听到非常低的一声跟踩破一个大号虫子一样的声音。
非常完美,刘十三这次来也是检验刚刚造出来的消音器的,在西方国家,二十年前就有消音器的雏形了,一战中间谍的出现,使得消音器走向成熟,因为军阀混战国际对华武器禁运,适合于长枪的消音器就没有进入中国。
消音器原理很简单,但就是中国其他兵工厂造不出来,也是因为三水28i型半自动步枪,升级为狙击枪,这才研究所着手消音器的制造,刘十三拿的还是十多个样品中最成熟的一个。
打阵地战需要三四百米的距离,一方攻击一方守,一般都是在一百米内开火和冲击,有时候为了节省子弹,放敌人到五十米内也是常见的,刘十三的开枪,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也没有人发现。
长城阵地上的所有人都盯着端枪前进的日军,盯住第一个的肯定是大多数人了,这日军居然在所有人的注目下,脑袋头然被揭开了,就连跟在他后面的日军都呼啦一下爬了一地,长城上的国家都忘刘十三阵地这边看来。
达姆弹,就是人为的把弹头弄钝或者用匕首把弹头的弹尖披甲或者裹铅给划开,这种子弹打到目标后,巨大的动能迟滞力,可以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轻则残废,重则丧命,打中要害当场死亡。
就是普通的子弹,几种人以后,入口是非常小的一个眼,一般枪械子弹速度都在四百五十米以上,巨大的迟滞力可以给体内造成非常大的震伤和破坏,然后还能以三百米的速度穿出人体,造成最少十厘米以上的喇叭状洞口。
影视剧里进去一个眼,出来一个眼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三八大盖一枪俩眼的传说也只是非常近的情况下,五十米的正常距离,三八步枪一枪足以击毙棕熊,能中三八大盖一枪而不死,都是抗战后期,三八大盖在普通士兵和新兵手里,在近战中发乎不出门型标尺的功能,子弹不中要害,而大难不死。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