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之后,父亲想让他进自己的公司实习一阵,将来接手自家企业,但他对经济和管理一窍不通并且毫无兴趣,虽说性格畏畏缩缩,却也好歹还有几分年轻人特有的自尊,不想让人说他是个只靠父母的庇荫过活的家伙,便坚持要自己找一份工作。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如今竞争那么激烈,他也没有过人的能力,最后得到的是一份跟学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从家里出发要坐好久的地铁再转公交车才能到工作的地方。他没法开车去上班——一来他的跑车如果开过去只会吓得他的老板炒了他,二来公司附近连个像样的停车场都没有,他的车如果放在那儿估计分分钟都有被仇富心态的人刮花的危险。
每日做着乏味沉闷的工作,又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浪费在路上,工资可怜得大概连父亲一个月的烟酒钱都不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个月,直到老板在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完全没表示出让他转正的意思,那一日在下班高峰期的地铁站里,他卡在人挤人的自动扶梯上龟速移动,前边的女人散发出臭味的油腻头发以及头发间隐约可见的头皮屑,让他突然愤怒难耐。
当日他回到家就对父母表示这份工作不想再做了,迎来的自然是母亲无情的嘲讽。父亲再次劝说他进自己的公司做事,而他只是拼命地摇头。最后还是陶父先作出让步,并且说服陶母动用她的人脉把他塞进了当地的广播电台。
☆、2
比起电视台来,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至少不用露脸,压力似乎没那么大,然而毕竟都是事业单位,内部也分有若干派系,各派之间明争暗斗,是个让人很难松口气的地方。如果不是看在陶母的份上,以陶林的性格大概没法在这里顺利地呆下去。新闻台的总编和导播先和陶林见了面,试了试他的反应能力和口才,一眼就看出这小子除了声音好之外就再无其他优点,但陶母在电台的地位举足轻重,这次她又托了本市的宣传部长亲自来说情,总编不敢得罪陶林,但也不能让他独挑大梁,只好让他去做夜间的整点新闻插播,以及后半夜的新闻播报。
就这样,陶林是电台内的“特权人士”,相比其他新人,他不用去跑采访,只需要根据别的记者的采访稿来写新闻播音稿,并将采访录音做些剪接,在播新闻时插进去就可以了。他也不需要像其他同事那样轮流倒班,不过也为此牺牲了夜里本该休息的时间,作息从此昼夜颠倒。
陶林每天晚上七点到电台,先整理新闻内容,写好播音稿,剪好现场采访录音,等八点开始每逢整点都有十分钟的新闻播报,这便是他发挥作用的时间。新闻台到后半夜两点休台,于是他每天献声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只有七个十分钟,不过算上两段新闻间的准备工作,他的任务其实也不算轻松。而且要是节目组定在上午开会,他也得按时赶过去。
本来他还有一个女搭挡,但那个女生反应很快而且嘴巴又甜,又懂得看领导脸色行事,很快就被提拔到别台当主持人去了,只留他一个继续在整点前后的节目交替之间插播新闻。这样的工作时间使他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