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穿越历史>夺鼎1617>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魔王的传道授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魔王的传道授业(1 / 2)

夺鼎1617作者:猛将如云

第七百一十二章大魔王的传道授业

果然,对于这种外表精致万分,但是加工起来难度极高,而且因为加工成本高、制造周期长,产量低等致命弱点而无法大规模装备军队的鲁密铳,奥斯曼帝国的使者科普律鲁也是视之如j肋。

所以,在礼司与奥斯曼帝国、英格兰王国两个使团会谈之初,双方提出各自要求的时候,科普律鲁便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要大量采购南中制造的各种武器和盔甲。

“敝国上下一致看好贵处所出的甲胄兵器,如果可以的话,此番在倭国招募的四万兵马,愿意全数在贵处装备甲胄兵器,期间最好有不少于一万人的火铳兵。另外,我们准备购买至少五十门大炮。用来对付那些异教徒的城堡。”

科普律鲁很是狮子大开口的,一下子便向南粤军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订单。三万人的冷兵器,一万人的火铳,另外还有五十门用来攻城的火炮,毫无疑问,奥斯曼人是见识到了克龙炮和臼炮的威力,用它来对付巴尔干半岛和中南欧山区的贵族城堡最是合适不过了。

不过,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旁边便是英格兰王国的使者温斯坦莱,听得这话,未免有些尴尬。

除了兵马武器之外,余下的就算是些比较正常的贸易品种了。

粮食!油脂!酒类!茶叶!布匹!丝绸!瓷器!还有糖等等等等!

正是南粤军对外贸易输出的主要品种。特别是粮食!不要跟我说什么土耳其人主食是面食。此时的奥斯曼帝国疆域可是远非现在的土j所能够比拟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果然不是盖的。即便是他们自己吃面不吃米,那些新征服的地区,比如希腊、匈牙利、两河流域等地,还有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度可是有不少是喜欢吃大米的。他们完全可以进口大米来喂饱他们,进而省下小麦来给自己。

至于说像菜籽油、茶叶,布匹、丝绸、瓷器、糖等物的出口,更是能够为南粤军的财政增加不少。嗯,似乎此时的奥斯曼是信仰默罕默德的,怎么会大量进口酒类?

不要忘记了。他们的前任苏丹就是因为酗酒导致肝硬化而死的。有这样的苏丹,国内的主流社会,会对酒类排斥吗?

特别是现在在打仗,烈酒。可以用来处理伤口,所以,也是要大量进口的!

“贵使要的这些商品,我们自然会组织出口。但是,不知道贵使会用什么货币来支付价款?”

对于粮食这些大宗货物的出口。向来是南粤军悄悄的施展自己影响,控制别人政权的利器,没办法,是人就得吃饭。靠喝露水能活的只能是知了。如今,南中地区的几个粮食主要产区连续几个好年景,各处的官仓、常平仓、思无仓等仓廪之中更是堆满了稻谷,再加上前几年的陈粮更换,亟需出口。

这些陈谷,昼夜不停的被转运到海边,装载上船。北上运到上海、登州、天津等地,之后由各处与南粤军有关系的粮食商人继续往内地转运。利用内地与南中巨大的粮食价差,赚取巨大的利益,同时,为南中的工场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倒也是令江南一片繁盛的景象。

从隆庆年起,一直到崇祯末年,海外流入的白银高达几亿两,然江南一带,却经常饥荒,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有着“苏杭熟,天下足”美称的苏杭等地,田地中的作物。被生丝、原棉等物取代。

曾有明人笔记言:“苏州,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矣。”

商业的诱惑,让当地百姓。纷纷改种经济作物,依靠出售生丝、棉纱、棉布等来购买粮食在这种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的时代,跨区域购买粮食,很容易造成粮食危机,特别因天灾造成粮食短缺时,便是富裕的江南地区,一样遭受极为严重的打击。

朱元璋时期,大米一石价格为两钱五分白银,折铜钱二百五十文,明中期涨到五钱,这个价格维持百年左右,直到万历末年才涨到七钱,天启元年之前,大明朝的米价,除非遇到特大灾害,从未超过每石一两。

从崇祯十二年起,苏杭等地,米价一直徘徊在二、三两之间,依古时这种米价,若一两银能买到二、三石米,便为太平盛年,一两银买一石米,为正常年景,略略紧张,一石米若超过一两银子,往往便有饥荒了。

试想一下,如果整个长江中下游平原都依赖南中转运来的粮米过活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几次朝廷大佬有意要对李守汉不利时,南粤军立刻便以撤走粮船为要挟,同时截断南北漕运,顿时便让大江南北的州城府县米价腾贵,粳米每石银五两六七钱,麦每石也涨到了三两五六钱,登时便令朝野上下哑口无言。粮食的威胁,比数万大军来得还要厉害。

“便请贵处报价便是。我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已经全权委托与我。”科普律鲁一脸的有恃无恐,“至于说支付方式,只要贵处提出。用贵处的银元也好,我奥斯曼的金币也好,都可以写在条约当中。”

对于将银元的流通范围逐步推广,也是南粤军上下的一致目标。如果能够推行到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当中,自然是一下子扩大了数千里的使用半径。

“好!那便以我南粤军所发行之银元作为贵国与我南粤军往来贸易的计价单位。”

一件大事便在只言片语当中尘埃落地,从此,南粤军所发行铸造的银元,便会作为奥斯曼帝国与南粤军贸易活动之中唯一的计价结算方式,出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府库当中,出现在那些总督、帕夏、阿拉伯部落酋长们的宝库里,钱箱当中。

“我英格兰与南粤军的贸易,也愿意接受这样的结算方式!”虽然是有些声嘶力竭,但是温斯坦莱的话,除了负责记录的文案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记录了下来。很不幸的,被在场的官员们给自动忽略掉了。同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活动相比,英格兰的筹码实在是太少了,在南粤军的天平上是个很轻很轻的砝码。

何况。科普律鲁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要在政治问题和外交上与南粤军展开合作!

“我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会尊重贵国在印度的权力。印度,是贵国的土地。我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尊重李公爵殿下在印度及周边海域的一切权力。”

奥斯曼帝国的这种主动示好,自然是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李守汉面前。

对于苏丹陛下的卖队友行为。正在与亲家、儿女、女婿和几个心腹重臣一道饮茶谈天的李守汉,不由得眼角露出了微笑。

“这一下,印度洋上,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便不要想再来了!”从此,南粤军的海军便可以彻底的控制这一片海域,锁死天竺向外进出的海上通道。然后,陆军在沿海建立的各处据点,便可以大踏步的向内陆挺进。那些不听话的土邦主,可以立刻变为奴隶。那些虽然听话,但是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出产太过于重要的土邦主们。也是不能留在人间,还是去伺候湿婆大神或者是见安拉吧!

“父帅,为何奥斯曼突然放弃了这一大片海域?将印度海面拱手让给我南粤军?”郑森却有些摸不着头脑,即使是要向南粤军示好,也不必下这么大的本钱吧?只需要两军在海面上保持友好的态度也就是了。为何要放弃对整个印度洋的控制权争夺?

“二弟,你只是看到了此辈需要向我示好。却不曾想到,此辈眼下的重点不在东线。而是在西面。奥斯曼的苏丹要与欧罗巴各国国王争雄,一统各国。自然是要借助海上的力量。若是有大批的船只火炮兵力在东线与我军争夺对印度海面的控制权,岂非是将利器闲置于无用之地?所以,这位使者才很大方的向我们示好。也是为了转移兵马向西与欧罗巴各国开战!”游历海外归来的施琅,自然是对外面的事情比郑森要了解得多,他的一番分析,入情入理。让李守汉与郑芝龙也是点点头,表示赞许。

所谓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既然人家主动示好,放弃了这么大的一块地盘,作为南粤军统帅的李守汉如果没有什么表示的话,未免在气度上就被奥斯曼的苏丹无形当中压了一头。

“宗兄,你派人到礼司。传我的话,告诉他们。和奥斯曼的军火贸易,要给个很好的折扣。另外,关税吗,便照着我们与内地的税率,值百抽五便是了!”

这话被礼司的谈判官员通报给科普律鲁后,顿时让他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了一阵带有几分狂热欢喜的笑容。

“不知贵处打算用何等价格出售与我奥斯曼的火器?”科普律鲁开始关心实际性的问题了。

礼司负责与科普律鲁谈判的官员低声吩咐了一句,有随员到外面的卫兵那里取来了一支火铳,很是熟练的取下了铳刺,关闭了龙头,卸掉了火石,将铳管内的弹药取出,把完全没有危险的火铳摆在了谈判桌上。

对于南粤军的火铳,科普律鲁这些日子也是不止一次的近距离接触过,甚至还曾经拿过来施放过几次。对于这种性能不亚于鲁密铳,而且还可以上了铳刺充当短矛使用的火铳,颇为欣赏。

“请问一下贵使,贵国的火铳,打造一支要多少银钱?”

“折算南中的货币,大概一百五十块银元!”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原版鲁密铳造价一直查不到,只好采用明朝的造价了。大家见谅。

礼司官员的脸上浮现出来了一抹混合着蔑视、诡异的微笑,他很亲热的称呼着科普律鲁的官衔,“库尔大人,若是我家主公用贵国打造两支火铳的价钱,出售给贵处三十只火铳,贵使以为如何?”

也就是说,打造一支鲁密铳的钱,可以买十五支南粤军的制式火铳了!

这顿时让科普律鲁等奥斯曼官员们大为欢喜,用苏丹卫队都不能全数装备的造价,便可以拉起一支数万人的火铳兵来。这份功劳,这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一名担任谈判传译的南粤军通事,借着为科普律鲁茶杯中冲茶的空儿,低声在他耳边对他言道:“十五支当中。有五支是给您的。如何支配,请大人示下。”

如何支配,意思很明显,便是问科普律鲁是要钱还是要别的,这就是国际军火贸易当中司空见惯的回扣问题。一般来说。按照合同金额的至少百分之五来支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