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东方教士文集> 家乡的年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家乡的年俗(1 / 1)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就进入了年关。大人们常说:“细伢盼过年,大人忙插田”一年到头大人们在冬闲中苏醒过来,开始忙碌起过年,看着他们匆匆忙忙的脚步就知道他们是在忙过年了。生产队年终分粮分油自不必说,还要在天寒地冻中抽干塘水,下到泥泞的池塘里捕鱼,然后宰杀生产队喂养有一年的大肥猪,这些主要的都张罗完了,到腊月中旬后的日子是满满的。

二十四,是小年。接祖人,送“司命菩萨”到天上去过年,然后每天在灶的龛盒上点燃拄香表示对灶王爷的虔诚。到傍晚家家户户燃起挂鞭炮炸起来,象征性地把祖人迎进家,请祖人回家过年。燃上三柱香,奉上贡品,盛上小酒杯,焚烧纸钱,向祖先行磕头礼,再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年饭,仿佛天上和人间的人此刻就相聚在一起。

二十五,磨豆腐。歇了一年的石磨此时派上了用场,男人推着磨盘,女人往磨心里一勺一勺地添黄豆。一家磨下来也得过多时辰,就这样各家轮流着磨。男人推着石磨头上冒着汗水,女人看着转动的磨盘,心里有说不出的滋润。磨出的是豆浆,流淌在心里的是甜蜜。

再是打糍耙。浸了几天的糯米洁白晶莹,往木筝[木蒸笼]里均匀的一倒,旺火在灶堂里烧,不多时诱人的糯米饭香飘散在屋里。饭蒸好了,往苯重的糍耙钵里一倒,三个男子汉每人拿着根木杵,用力对着糍耙钵里的糯米饭“喝叱喝叱”地杵着,边杵边移动着脚步绕着糍耙钵旋转着。这活需要很好的配合和力气,不然很容易踩着前边人的脚跟乱了步伐。糯米饭就在这糍巴钵里变成了绵软的面团样,三人一起快速地旋转很合拍地举起木杵,把糯米团摔在案板上抽出木杵,趁热再擀成厚实的面皮,等冷僵后切成块,糍耙就打成了,象这样挨家挨户要打上几天。

二十六,割年肉。生产队开始分鱼分肉,是根据每户人口的多少和各家劳动力一年的工分,事先都计算出来张贴个红榜。辛苦一年的人翘首望着榜上自家的工分数额,真是有人喜来有人忧。有劳动力的人家自然工分就多些,小孩多劳动力少的过年就得一愁。所以就有了说法“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鱼、肉分多分少,年还是要过的。然后采取抓阄来确定领取事先分好的鱼、肉。各家鱼、肉有了,人的脸上自然挂满笑意,就等着办年了。

有了鱼和肉,就开始剁肉糕。据知只有我们湖北少部分地方兴剁肉糕,也是湖北鱼米之乡独有的。肉糕其实是我们这一带很有名的一道地方菜。在年前的那几天,只要你在别人家门口经过,就可听见菜刀在案板上剁出“咚咚”的响声,就知道他家是在做肉糕了。成块的鱼、肉在刀子下变成细沫。然后用红薯粉打好欠,将鱼沫和欠搅和在一起,挽起袖子使劲地搅动,直到鱼沫和红薯粉欠已经融合在一起分不出彼此,再倒进碎猪肉沫,再继续去搅动,就等着上蒸笼了。蒸出的肉糕香气四溢,一年到头,闻到这少有的香味,嘴就觉得发馋。

二十七,年办毕。说的是到这天,过年主要东西都办齐了。其实啊!还有很多过年的东西陆续在办着,炒花生、炒红薯条,糯米果,蚕豆,南瓜子所以就有了“炒七不炒八的说法”就是说以“炒”与“吵”的谐音,在新的一年避免吵架,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过的更加甜美。

二十八,家家炸。这天是油炸食物的日子,有炸酥鱼、扣肉、莲藕、红薯丸子,面果凡是可以炸的,这天都拿出来炸。之此有了“家家炸”习俗,意味着越炸越发。

二十九,家家有。年货办齐了,大人们忙活了一腊月,女人开始洗洗刷刷,男人们拿起烟袋,揉进一窝丝烟点上,坐下来“吧嗒吧嗒”地吸着。从那吐出的烟雾中,看的出他们的惬意,他们也在盼望着过年。

三十,不见面。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每家都在天不亮就开始准备团年饭,往往是大人起五更就准备。天蒙蒙亮就叫醒孩子们起床吃年饭。平日没有的菜摆上一大桌,小土炉上煮着各样的菜,热气和香味在满屋里弥漫。这时大人给孩子压岁钱,至多是五分钱的硬币,孩子们把钱很珍惜地塞进口袋。温上一壶杯酒,大人们美滋滋地享用着,边饮边说着舒心的话。在这一天每家是最祥和,最温馨的。到了傍晚,是贴春联,贴门神。基本上不外出,这时街街巷巷,冷冷清清,再换上新衣服或平日舍不得穿的衣服,围坐在自家的火盆前烤着火,吃着炒好的零食,有说有笑地守着那方火盆。在过去,没有音响,没有电视的年代。一家人齐乐融融地围坐在火盆前“守岁”直守到深夜,盼望来年有个好光景,有个幸福的年,也是个美好的情景。

正月初一是大年,家家户户去拜年。大人在这天比平时更加忙活,大人们走街串巷,乡里乡亲都跑到,每家自是人来客往,推进涌出。有的人户堂屋里铺满“枞马丝[松叶]”飘散着满屋的香气,好让人给长辈行跪拜之礼时用。孩子们自有孩子的乐趣,拿出几分钱的压岁钱买上几个火炮或糖果聚在一起显耀下。那时五分钱可买上三个“冲天炮”然后选个稻场或开阔地,点上火引迅速捂上耳朵跑的远远的,等着看火炮冲上天爆炸时的情景,一阵欢笑声后又很舍不得地搜出第二枚火炮继续着天真的童年。

民间还有很多活动,有撑“彩龙船”拜年的、有舞龙、舞狮拜年的撑彩龙船的最让人记忆犹新,年轻的女性打扮成新娘,撑船的男子打扮成新郎,舞船的是女性,撑船的自然是男性,有唱有舞,还有装扮成小叔子的挑着担子跟在龙船后一起舞着,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气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