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人生在世,谁无烦恼之事?品一口茶,让烦恼淡化,这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我有喝茶的嗜好,这应感谢家父。家父乃民间艺人,一生结交了许多社会贤达,家里自然常有宾客光顾。儿时爱看家父和那些人在一起一边品茶,一边交流戏文,似乎人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尘氛陆虑。炉子上坐有大茶壶,水就在壶内兹兹作响,壶嘴儿便有烟岚似的水气袅袅升起。于是,那茶香味儿就由壶口里溢出,弥漫于整个房间,使人觉着沁人心脾。茶喝得多了,也渐入茶道,知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待揭开盖时,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或一人独品,或亲朋好友徐徐共啜,聊着天儿,完全是一幅市井文化。在这里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文的武的,只要端起茶碗,便统统的斯文了。那一刻,极容易悟到品茶的绝妙之处。
许多年前,我曾在军中做编辑,那一年因业务需要,领导派我出去搜集历史资料,因此就有机会走过了南方与北方。在所走过的地方,都能看到风格各异的茶馆。印象最深的是在成都喝茶,成都茶馆比较多,但并不过多地去装饰,一般都是随意而就,给人以宽松自在的感觉。一把藤椅,一把宜兴泥茶壶,一角钱入座,你可以随意的坐上几个钟头,店主绝对不会给你脸色的。你可以尽情的“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频香”而进入“与君对坐成今古,尝尽冰泉旧井茶”的那一种妙境。
说到茶馆,便常会想到边成乌鲁木齐。几年前一位来边城参加对外贸易洽谈会的长沙朋友,曾对我感叹乌鲁木齐市是如何如何接受新事物快的话儿。不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已不知有多少次为乌鲁木齐没有一家像样的茶馆感到缺憾。我也曾把自己心里的这些话儿说与一位在大学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朋友听。没想到这位朋友听了后竟不以为然,他对我说,边城人的确接受新事物快呢!
何以见得?我问;
譬如茶馆——许多人把外国的茶馆都搬到边城了。
外国茶馆?这话让我感到诧异。朋友朗朗一笑,说:“不信你看看满街的咖啡屋。外国人所品之茶,咖啡也!”
咖啡,茶?
咖啡屋,茶馆?
这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一部电影中的镜头:富人们喝着茶,谈笑风生。摇头晃脑,好不悠闲。只可怜那陪唱的歌妓,除了卖唱卖色,实在是生活所迫。她们的确是无路可走了!
如今呢?都市有了咖啡屋,也有陪舞、陪酒、陪唱的三陪女,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重复。
其二
我先后在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上乱发了一通“茶话”老实说,这两篇短文均说了乌鲁木齐茶馆的二、三事例,但绝没想到,有人会打电话给我,并要在私下里与我理论一番的。
那是两年前初夏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拿起话筒,听到一位陌生的女子在电话那一端直说找我。找我?当下蹊跷,但对方告诉我,她姓梁,很想和我见个面。还说她找我已久,是从新疆日报社打听到的,但找起来颇费了一番周折。那一瞬,我为姑娘的执着甚是感动。感动归感动,但心中的疑团终是难以释怀。于是,我答应与她见面,她便约我到北门电力宾馆对面的红茶坊请我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