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蛇,总会让人毛管倒竖,背生凉气,脑海里也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盘曲的身躯,高昂的脑袋,突突有声的信子,幽幽冷冷的眼光。
在我的印象里蛇始终处于一种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它对人似乎不很友好,极具有攻击性。如若在野外行走,突然间看到一条蛇,浑身就像触电,涣散的意识便会顿然凝聚,变得如蛇同样的警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蛇的存在使人不再那么肆无忌惮,蛇的存在也似乎提醒人不要忘记脚下存在的凶险。
在记忆中,在初夏的季节,家乡的田野沟渠常常出没蛇的身影。在家乡通常看到的是水蛇、红水蛇、青蛇、火赤练。
那水蛇,并没有什么毒性,身上有着繁复的冷色花纹。总是在水面奋力的游着,身后拖着一道细细的粼粼水线。
而我们通常看到的场景是极其残忍的一幕:那虎踞池边的青蛙,正专注地等待时机出击一只在其上方低旋的飞虫。一条水蛇悄悄的挪移着身体,突然奋力一击咬住青蛙的一只脚。那青蛙受到意外的攻击,拼命挣扎。那蛇迅速盘结,身体如一根柔软的皮带一圈又一圈地紧紧箍扎,那可怜的青蛙肥胖的身躯被勒得几欲断裂。青蛙依然伸腿挣扎,那水蛇就是耐心地不断收紧身子,把青蛙盘扎得和自己一般的苗条绵软,再一节一节地吞咽。眼看着一只肥大的身躯在蛇的扁小的口间只剩下一条抖颤的蛙蹼,渐渐地那蛙蹼也消失得了无踪影。
看蛇的吞咽是残酷而又痛苦的感官体验,那一团血肉在蛇细长的身躯里隆起得那么夸张,真担心那贪婪的蛇会把它自己的腹部给撑破。
红水蛇浑身是红色的底子,有着斑点和花纹。身体不像水蛇那样的悠长,倒显得短粗紧凑。
在印象中,花纹越是鲜艳的蛇越让人发憷。我虽然没有被红水蛇攻击过,但也有几次有惊无险的遭遇。
夏日午间,太阳烤灼得地面发烫,块块水田里秀满碧绿的秧苗。在炫目的光线下,那旷野袅绕着透明的水汽,一闭眼似乎漫天飞舞着紫蝴蝶。
我独自在旷野田塍上弯腰找寻水田里的鳝穴。终于到一个溜圆的水洞,水面还上下浮动。伸进穿着蚯蚓的硬钩。钩沉手重,用力一拉,窃喜又是一条肥大腻滑的黄鳝。正准备用手来掐其脖颈,可拉出的竟是一截红色的身躯。刹那间,我似乎被抽空了身体,空气似乎凝固。手忙脚乱之际竟不知是如何把蛇口从钓钩上甩脱的。一路上,心如撞鹿,一时间仿佛那一个个水洞里暗藏着杀机。我的闲适散荡的猎钓心境竟被那条可恶的红蛇破坏殆尽,相反倒有一点失魂落魄的感觉。
还有一回刚刚入秋,那时节乡村螃蟹正多。沟渠河道的洞穴里藏着硬壳蟹,这种螃蟹个头不大,钳螯上还有一圈红线,村里人称这种螃蟹叫“山鸡子”这种螃蟹的壳虽然坚硬,但味道却很鲜美。村民通常把螃蟹洗净放到面糊里一兜,再放在油锅里煎炸,通红的壳上沾附着金灿灿的麦面,吃起来很格外的鲜脆。有时同野鱼一锅煮熟,味道更是鲜美无比。在乡间“山鸡子”是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下酒的美味佳肴。
对乡间孩童来说,捉螃蟹和钓黄鳝一样是有趣活动。捉螃蟹似乎更加简便,用一双手就足以搞定。那山鸡蟹极其马虎,不善于伪装,洞口前总堆着鸟粪般的浮土。我们高捋衣袖,脸贴在泥地,手臂奋力往水洞里钻探,总会碰到那硬邦邦的蟹壳、荆棘般的钳戟。那蠢笨的家伙有时还主动往手里送。那时节只要拔开洞口那堆浮土,只要手臂用力挤挣着洞壁的软泥往里面深探,总会有收获。只要手臂带着洞里的空气泥水呼哧往回一拉,那沾满污泥浊水的手里总会多出一只张牙舞爪的山鸡蟹。耳鼓里也总传来竹篓里那一阵唏里哗啦的惊乱声。那时得意全写在脸上。
我们身上脸上沾满淤泥相互逗笑着,在村边池塘旁一条几竟干涸的深沟里“淘金”我明显感到身后蟹篓沉甸有力,甚为得意。突然,眼前一亮:一大堆浮土。根据经验判断这洞里一定隐居着一个特大的山鸡蟹。
我用锹挖开浮土,粗糙的洞里是一汪可当明镜的清水。这清水里是我的一张沾着泥水的脏脸。我用手往洞里里探去,泥水呼呼哧哧地漫溢出来。洞好深,我拼命往里面探,半张脸也紧紧的挤压在泥地上。终于触到一物,啊,像麻袋,粗糙柔软。“蛇!”我脱口而出。同伴们看到我触电似的,手臂猛拉,泥水四溅,脸色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