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实施募兵制的英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编练新军,并且把他们投放到欧洲大陆——与上场战争时不同,当前陆军的机械化装备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步兵师,都拥有大量的卡车、摩托车等运输载具。而这些装备无论是装运还是卸货,都比纯骡马时代的军队多出了太多的工作。
此外,由于空中威胁的加剧,当年曾经作为英国陆军登陆地的加莱、敦刻尔克等港口,现在都因为距离德国本土太近而统统不能用了。现在从英国本岛出发的运兵船只能在勒阿弗尔、甚至是圣马洛卸货,然后再让士兵自行行军数百公里赶赴前线。两相叠加之下,英国向欧洲大陆投送军队的速度便大大低于从前,而这都需要时间来进行舒缓。
而德法两个世仇,则更是拥有不战的理由。法国人只想避免当初死绝一代青年的民族悲剧,德国人的按兵不动正中其下怀;希特勒则要压服陆军中那帮屡屡违逆他意志的高级将领,同时为征服西欧做好万全的军事准备。盖因此故,双方都非常默契的约束自己部队不首先向对方区域放一枪一炮;空袭投弹更是绝对禁止,只有兢兢业业的德国侦察机不时飞越边境,并拍摄一些法军阵地的现状照片。
在这份平静的氛围里,包括交战方在内的各国民众,其注意力便都不在西欧陆地“战场”了。而尽管德国海军的袖珍战巡和潜艇狼群还在大西洋兴风作浪,并屡屡击沉英国商船,但由于德国舰队主力没有出动,因此大海上的战斗也没有收获多么高的关注。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平静的北欧雪原却波澜渐生;而这很快便取代了“宣而不战”的德法对峙,成为令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焦点。
自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来,苏联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它并吞东欧的计划。瓜分波兰结束后,苏联又马不停蹄地向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3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发出了“和平请求”:为了大家伙的安全考虑,苏联将要在你们的领土上建立空军和海军基地,且每个基地都要驻扎1~2个师的红军。这样一旦你们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些红军就能立即来实施“保护”。
面对这份完全就是引狼入室的死缓判决书,3个小国根本没得选择,只能满含屈辱地表示了接受。因为如果要是它们不识相、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话,那么百万红军第二天就会如狂潮般冲入它们的国土。到那时,苏联人可就再也不会顾及什么身份体面,直接就用刺刀和子弹让所有的反抗者都去见耶稣!
借助强大的军事威凌,苏联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完成了自己势力的一次大规模西扩。波罗的海三国至此已是囊中之物,最多再有1年,就能像昔日沙俄那般再度将这些土地纳入俄罗斯人的版图。得到极大鼓舞的斯大林,又把征服的目光投向了北欧小国芬兰,他决定将这里作为自己又一次征服的目标。
芬兰与苏联的恩怨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大地上实际已经处于丧失中央集权的分裂状态;一些曾经被沙俄强行征服的民族纷纷借机宣布独立,芬兰正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芬兰白军在随后到来的内战中获得了西方的大量援助,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迫使列宁不得不正式承认芬兰独立之地位,并在随后签署的和平条约中确定了一条对芬兰非常优厚的国境线。芬兰获得了卡累利阿地峡的大半部分,其领土东南端更是深入其中,距离列宁格勒仅有23公里之遥。
时过境迁,随着苏联国力的复苏,莫斯科开始愈发不能容忍当前的苏芬边境:芬兰人的前沿阵地距离列宁格勒实在太近,架一门重型加农炮都能再来一出“炮打冬宫”,如果芬兰人投靠了西方,列宁格勒这座举足轻重的工业和港口城市岂不是随时都能被炸成一片火海?
尽管芬兰反复强调自己将严守中立,绝不会让外国势力涉足自己领土,但由于苏联和西方世界的长期敌对,以及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昔年积怨都绝非轻易能够化解,苏联显然不能接受这种将自身命运寄托在仇人的痛改前非、和言出必践上面。在这种局面下,重新修改双方国境线,便是苏联政府当前所必须要实施的一项重要事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