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品>女生频道>邓四平文集> 黄鹤楼那朵江城五月的梅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黄鹤楼那朵江城五月的梅花(2 / 2)

登完黄鹤楼下来,才蓦然发现,其实黄鹤楼只是整个黄鹤楼公园中的一个主要景点。整个黄鹤楼公园,面积10余公顷。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还有著名的白云阁,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还有毛泽东词亭,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茫茫九线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尤其是诗词中“龟蛇锁大江”一句,形象而生动地描述出了黄鹤楼所处的蛇山,以及面对的龟山地势之神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鹅碑亭,亭内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在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在湖北的第五日,便改乘大巴车离开了武汉市区,过黄石市前往中国劲酒的原酒生产基地湖北大冶县,据当地县志记载,大冶此地历来盛产青铜等矿物质,是历史上冶炼青铜生产各式兵器等物的主要生产地,因此大冶被誉为中国青铜故里。熟悉当地历史的导游介绍说,当地的铜矿的非常丰富的,人们为了寻找铜矿,只需要寻找一种叫做铜草的植物就行了,只要有铜草的地方,那么朝着生长铜草的地方开采下去,便就可以找到丰富的铜矿。

到了湖北大冶,住在“金湾国际大酒店”的九楼,下午上街溜达,看见城里街道宽阔整洁,印象最深的是“劲酒好喝,可不要贪杯哦”的广告词居然挂满了街道两旁的路灯灯柱。

第二日,前往一个叫刘八集的地方去参观中国劲酒的原酒生产基地。大冶沿途的山稍微呈现出青翠的颜色,山间偶尔也可以看见有明镜似的小湖,甚至高山之间有瀑布似的泉水飘逸地倾泻而出。蜿蜒盘旋的公路甚是险要,两旁的房屋颇具特色,居然均是建成古典建筑的风格,红墙碧瓦,雕梁画栋,仿佛袖珍的宫殿一般,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甚是抢眼。同车的酒厂企划部小马告诉我们,大冶不仅是中国青铜故里,同时还是中国古建之乡。

时光匆匆,短短的七天武汉之旅至今过去已经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很多时候,才蓦然发觉,其实,翻阅家谱,我们的老家均在湖北,据说是在湖北一个叫麻城高柳塘的地方。八大王张献忠灭了四川,人烟荒芜,当时,清朝统治者便将湖北人迁移往四川,也就是历史上闻名的“湖广填四川。”在湖北的七天之旅里,我也常常想起我的一个堂妹,因在深圳打工,后来嫁到了湖北,具体嫁在哪个县市,因为疏于联络,其实,我也不知。只是心中暗暗觉得,湖北就是我们的根,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从那里来的。同时,湖北也是我们的老家,因为至今我还有一个亲人在那个叫湖北的地方生活着。

如今,回到故乡蓬安,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茫茫人海旅途疲惫的时刻,在心灵之舟需要靠岸的时候,我便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名叫湖北的地方来,想起那个名叫武汉的江城来,想起那波光潋滟美丽神奇的东湖,那庄严肃穆富丽堂皇的湖北省博,那源远流长涛声依旧的秀美长江,那一切的一切,总是时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更有那高大巍峨气势雄浑闻名天下的黄鹤楼,以及那日暮的乡关,那烟波江上的轻愁,还有那黄鹤楼中响彻千古的玉笛,那江城五月漫天飞舞诗意飘落的梅花,以及那傲然绝世的诗仙呼之欲出的才情,总是都如雕刀一般,深深地镌刻进了我的心灵,永远,永远也挥之不去。

2010年12月27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