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不是当年
听罢父皇的旨意,李承干只是稍稍颔首,就领着百官进入洛阳行宫的乾元殿,坐在上位让舅舅与群臣商议事宜。
中书省与六部的官吏依旧各司其职,长孙无忌又给群臣在洛阳城内安排了住处。
李承干看向马周领着洛阳各县的百官站在大殿外,“让各县官吏上交各自县的奏章,就让他们回去吧,余下的事再作安排。”
岑文本走到殿外,朗声吩咐了几句,各县的县官就各自散去。
这一次朝中的官吏来了六成。
只是李承干在吩咐事宜时候,一个侍卫脚步匆匆而来,道:“太子殿下,许国公来了。”
话语声停下,李承干迟疑道:“舅爷怎么来了?”
言罢,李承干让众人先各自散去,安排住处与各自家小,急匆匆出了乾元殿。
洛阳行宫的宫墙边,舅爷与高林就拄着拐杖坐在这里。
“怎么来洛阳了?”
高世廉望着还有些斑驳与陈旧的宫墙,“你爷爷让老朽来的。”
李承干走到舅爷身边坐下,疑惑道:“怎么来时没听说舅爷在车队里。”
“老朽就在车队后方跟着,那都是朝中官吏的亲眷,就没过问,你爷爷召老朽来的,说是老人家有个能一起讲话的。”
言罢,就有内侍匆匆而来,“许国公,这边请。”
李承干见舅爷拄着拐杖就要站起身,连忙上去搀扶。
高士廉又道:“听闻陛下此次出征,你也出了不少力气?”
李承干扶着舅爷走着,“孙儿帮父皇说服了几个人。”
“嗯……”高士廉点头道:“你可知当年隋帝为何要东征吗?”
看这个孙儿沉默不语,高士廉解释道:“当年高句丽几次要称臣,但隋帝还是去打了,隋炀帝杨广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不要总是看人家是不是称臣,就算是称臣了还是那里的王,地总归在别人手里。”
“隋炀帝去打高句丽,不是因自以为是地觉得那时候敌人太弱啊,若是他们一直都这么弱小,汉时的四郡早就回来了啊。”
高林则是一路跟着没有讲话。
李承干一脸郑重地道:“孙儿,会多想想的。”
说话间,来到了皇宫旁的一处宅院,爷爷就住在这里了。
李渊笑呵呵走出来道:“老家伙,你总算来了。”
高士廉道:“老朽也不过是晚了两个时辰,这么长的车队,又不是与陛下同车而行,自然晚了些许。”
“承干,朕与他就住在这里了,就当散散心。”
“爷爷觉得自在就好。”
李渊领着高士廉走入宅院内。
又有内侍匆匆而来,禀报道:“太子殿下,陛下就在城外大营等着了。”
李承干只好跟着这个内侍太监出城。
现在整个洛阳城还是戒严的,居民可以在城中行走,但整座洛阳城的主要道路两侧站着士兵,并且一路排到了城门口。
因此整条大街上没有行人,也没有围观的人,只能看到两侧小巷中隐约有居民走动。
并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到夜里。
一路走出了城门,薛万备就在这里待命,他抱拳道:“末将奉命护卫太子前往大营。”
李承干牵过马儿的缰绳,道:“此番你也在出征队伍中?”
薛万备道:“末将与契苾何力同属一路兵马。”
两人翻身上马一路往城外的大营而去,大致行进了三里路,远处的开阔平原上,已能见到刚兴建起来的大营。
来到大营的辕门前,李承干见到了苏定方大将军与江夏郡王。
李道宗道:“殿下随末将来。”
李承干下了马,跟上皇叔的脚步。
大营内,还有不少士兵正在操练,也有不少工匠正在打造军械。
跟着皇叔一路来到了营帐前,便能听到营帐内的谈话,走入内部就瞧见了一身戎装的父皇。
鲜有看到父皇身着甲胄,倒是显得意气风发,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
营帐内的谈话还在继续,说起了于半月前就奔赴莱州去造船的张亮。
李绩道:“陛下,末将以为张亮并非将才,实乃不堪担此重任。”
李世民道:“朕已派他出去了,且不说他是不是个将才,且用着再论。”
张士贵用浑厚的嗓音道:“陛下,末将以为待大军抵达幽州,若还要东进迎面就是辽水一战,而张亮所部即便是造好了战船,要在高句丽登陆,恐时机无法把握,末将确信讨伐高句丽,此战两军交锋主力必定是以步骑为主的陆路。”
契苾何力朗声道:“如此甚好,给末将两千骑兵,为陛下夺取高句丽诸城。”
李承干看着营帐的众将领,英公李绩,张士贵大将军,皇叔李道宗,契苾何力,薛万钧,刘仁愿,程咬金,以及如今在整备大军的苏定方大将军。
还有已在奔赴辽东的李思摩与阿史那社尔,他们会带着突厥骑兵参战。
更有统领幽州与营州兵马的张俭。
这一次皇帝亲征,参战的多是老将军,也是征讨高句丽的豪华阵容。
金春秋也在大帐中,不过现在的他要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有一位裨将来到营帐前,正是薛仁贵,他朗声道:“陛下,郑老先生到了。”
李世民正色道:“请进来。”
“喏!”
薛仁贵的回应很响亮,只不过这人穿着明亮的甲胄,很是晃眼。
来人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看着也年过七旬了。
“臣郑元璹,拜见陛下。”他走入大帐内,便要行礼。
李道宗见状连忙上前去扶。
长年在中书省学政并且参与政事时候,李承干翻看过武德年间的卷宗,要不是看过那些卷宗,当真不知郑元璹其人的事迹。
当年几次出使突厥,在武德年间为唐与突厥之间的冲突得到缓和,是个不可多得的外交之才。
也有了这位卷宗上所留下的话语,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论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而如今六畜疲敝,人亦皆菜色,不出三年,必当覆灭。”